单击此处返回主页

 

构建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科学总结

 

一、构建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意义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学质量的提高不

仅依赖于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依赖于优秀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目前我国各高校校园网已经建成,

但是,优秀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应用,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我

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将分散的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开发

,更好地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为此我们率先在西北师范大学构建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

平台,对各类素材进行规范、整合和再创造。在共享平台的建设中,制订了建设方案、知识点框架、技术规范

、素材标准。素材分为媒体素材和知识单元素材。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传

播教学信息的教学基本素材单元。知识单元素材主要包括名词概念、实验、研究成果、试题、习题、案例、答

疑资料、课件、名师示范课等以教学为目的的素材。为方便教师构建具有自己教学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

了强大的资源基础。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基于网络,重在应用,是数字化技术与教学改革有机结

合的服务平台,现已全面完成资源共享平台的研制与开发。这样的资源共享平台对大学公共计算机各资源提供

了最大化、持续扩张和共享;将单向的教学关系和传统的师生交流变为基于网络的多元化研讨;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这一实践的成功,开创了大学教育的新优势,为在不同地区实施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建设高

水平的其他专业远程教育平台提供了思路。

二、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组成

  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它是在先进硬件基础上,着重于软件开发和资源共享,由 多媒

体网络课程平台;多媒体课件平台;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试题库平台;计算机等级考试机试试题库平台;计算

机等级考试机试模拟软件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资料库;习题库;《新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教材库;经典

作品库; 视频点播模块;作业批改模块;网上考试模块和在线答疑模块组成。 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总体上采用

模块化设计方法,整体结构为层次树形结构。各模块按内容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分门别类地制作成相应的网络

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模拟训练软件,以超级链接的形式组织子页和多媒体软件。设计所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软件

有 Dreamweaver 、 Frontpage ;图形工具软件 Photoshop 、 Fireworks 、 PhotoImpact4 等;动画制作工

具软件 Flash 、 Cool 3D 等。其主平台如图 1 所示。

图 1 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三、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功能设计

  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发布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提高学习效果,促

进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⒈ 教学资源功能设计

  主要发布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录像、实验指导、经典作品和习

题。学生可通过浏览网站中相关的模块,复习课堂教学的内容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进度自主地选择有关的

学习内容进行学习。

  ⒉ 互动功能设计

  为了实现师生交流的各种形式,应结合网络教学的环境,开发适当的师生交流平台。互动功能设计主要实

现在线答疑。学生遇到疑难问题,可通过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在线答疑区和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从而得到

问题的解答。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

疑时,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查看网络课程中的课程论坛,就能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然后进行解答。

  ⑴ 在线答疑模块实现老师与学生实时交流的主要方式

  ① 音频方式:学生和教师可同时使用全双工语音交流进行发言交流,并通过使用混音的功能,使参与答疑

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听到所有的发言。

  ② 白板方式:提问题的学生可在白板上绘制图形并键入文本,其他学生都可看到白板上的内容,教师可以

创建,清除白版,画图形,键入文本等,也可通过拷贝屏幕的方式来演示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或图形、图像等。

  ③ 文字方式 : 任何时候 , 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使用文字功能进行交流。

  ⑵ 在线答疑模块实现老师与学生实时交流的教学形式

  ① 讨论模式:所有参加者 包括 老师和学生权限相同 , 可以自由发言,轮流使用语音和白板功能。

  ② 主持模式:教师为主持者,学生为参加者,教师拥有所有的权限 , 并控制学生的发言,学生只有通过

教师的授权才能进行发言和使白板。

  ③ 学生下载学习模式:学生可使用录制功能,对老师的课程辅导过程进行同步录音,生成实录文件,使错

过实时答疑的学生通过 HTTP 方式 , 下载相关的课程辅导实录文件进行收看。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在线答疑模块完全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体现教学交互性,实

时性的特点。总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其教学模式的构建涉及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内容

,赋予了教学新的含义。我们在大力发展网络教学,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师生交流在网络教

学模块构建中的重要地位,使网络教学中师生交流得以多方位的实现,才能发挥网络教学优势,真正提高网络

教学的效果。

  ⒊ 作业提交和批阅功能设计

学生通过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完成作业的 提交 ,教师在网页上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在网上公布成绩。

  ⒋ 网上考试功能设计

  通过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随机抽题,进行无纸化考试、成绩管理和成绩分析。

  ⒌ 动态发布信息功能设计

  动态发布信息是平台的一个重要特功能。因为随着时间的推进,平台中的信息量也将不断增大。动态的、

实时的发布信息可以使整个平台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也给广大学习者带来最新的信息,体现一种关心和关怀。

四、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构建原则

  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原则上要满足应用的要求,符合建设平台的总体思路,具有技术规范

性,并以先进性和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同时,在统筹安排和技术规范上我们考虑长远发展的需求,确实做到了

系统的持续性和可扩展性。

  ⒈ 统一性原则

  开发资源共享平台首先做好总体规划工作,从全盘和长远考虑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组建相应的数据库结

构、栏目结构、程序结构等,从而保障系统整体上的统一。对其中主要的程序模块和组件进行规范,使整个平

台在关键组件上能够至上而下的统一,发挥整个平台各个栏目的有效整合。

  ⒉ 内容充实原则

  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应围绕教学和助学这一主题尽量使其内容丰富,具备大量的学科素材,以满足不同专业

,不同级别学生的需要以及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我们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网络课程栏目里放置了《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 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 》、《 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 》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试验》

四门网络课程。在多媒体课件栏目里放置了分别用 Authorware 和 PowerPoint 开发的 公共计算机应用基础五

门课程的七个大型课件。在学习园地栏目里放置了所用教材全部的习题、答案及难点解析。在计算机等级考试

栏目里放置了不同等级的 150 多套考试题及答案。 构建的平台,既有结合课程学习的教案、练习、辅导、公

共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又有计算机学习者所需的专项训练内容。这样,学习者访问本平台可以有足够

的内容供其选择,减少跳转其它网站的次数,有利于学习者专心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平台的内容也不

是越多越好,而是强调针对性和突出重点,要明白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办出特色来。

  ⒊ 服务教学原则

  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功能主要是为教学和助学服务,在介绍学科知识体系,提供教学参考资料,相关习题

集和相关链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重点地突出本学科的特色栏目。

  ⒋ 操作便捷原则

  在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设计制作时,一是版面结构简洁明了,平台导航清晰明确;二是操作按钮要清晰易见

,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和恰当。

  ⒌ 先进性和开放性原则

  采用最新技术如 PHP, JSP 等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以前瞻性对今后平台发展进行充分考虑和规划,使平台

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实际需要而不断提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这是平台生命

力的保证。

  ⒍ 模块化原则

  模块化设计能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使得整个教学系统成为一个真正清晰明了的有机体系

。模块化便于修改、扩充。采用模块化设计后 , 在维护时可以直接对某一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修改,从而能够

有效降低平台不断更新所带来麻烦。

  ⒎ 可靠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设计为平台提供可靠、稳定的运行保障,并保障平台数据和信息安全。

五、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创新点

  ⒈ 实现了资源提供的最大化和共享性。利用网络可以完善和配合课堂教学;各门课程之间、各个地区之间

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效益显著增加。

  ⒉ 推动观念更新,实现 " 教 " 与 " 学 " 关系的根本变革。由单向的 " 教 " 与 " 学 " 变为多向的 "

教" 与 " 学 " , " 教 " 与 " 学 " 的面都得到扩展;由传统的受局限的师生交流变为不见面的、随时随地

的多元化的师生、学生之间的研讨。

  ⒊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思维的多样性和能力的培养,为学术训练增添新的内容,特别是从根本上改变

了教学模式。

  ⒋ 开发了多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资源。建成了集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辅导资源为一体的教学

资源库。

  ⒌ 研制开发了集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资源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上教学资源系

统。

六、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特点

  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1 ”、“ 2 ”、“ 3 ”、“ 4 ”。

  ⒈ “ 1 ”即“一站式”课件

  ⑴ 学员不出本 资源共享平台 即可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 VB 、 VF 、 Flash 、 Authorware 、 计算机

等级考试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模拟实验训练,真正实现了 “ 一站式 ” 的网络教学和模拟训练。

  ⑵ 本教学软件以教学网站的形式表述和组织内容,既能助教,又能助学,侧重于助学。

  ⒉ “ 2 ”即两项主要内容

  ⑴ 本 资源共享平台 包括了目前在我校非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VB 、 VF 、 Flash 、

Authorware 等计算机公共课的全部内容,特别增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验训练内容。

  ⑵ 本 资源共享平台 包括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需要的数据结构、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等

教学内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模拟题目与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分析、机试题型讲解分析与模拟训练软件等

内容。

  ⒊ “ 3 ”即三种主要课件形式

  ⑴ 网络课件:通过本 资源共享平台 可以打开计算机应用基础、 VB 、 VF 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多个网络

课件。

  ⑵ 多媒体课件:通过本 资源共享平台 可下载或直接打开计算机应用基础、 VB 、 VF 、 Flash 、

Authorware 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多个多媒体课件。

  ⑶ 模拟训练软件:通过本 资源共享平台 可下载或打开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软件。

  ⒋ “ 4 ”即四项主要特色

  ⑴ 发扬团队精神,是集体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⑵ 选材合理,内容全面丰富。

  ⑶ 应用范围广泛,前景广阔。

  ⑷ 技术含量高,易于维护和扩展。

七、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开发工具的选择

  ⒈ 网页制作工具

  构建本平台我们选择的网页制作工具是 Frontpage 和 Dreamweaver 。 Frontpage 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编辑

方式,在站点的管理方面很出色,不需要掌握很深的网页制作,技术知识,甚至不需要了解它的基本语法,很

适合制作网页。 Dreamweaver 和 FrontPage 的功能类似,也是图形化的网页制作工具,还支持层的操作,并

且可以避免生成冗余代码。以上工具同时支持对 HTML 源代码进行直接编写。

  ⒉ 图形工具

  在构建本平台时用到了 Photoshop 、 Fireworks 和 PhotoImpact4 图形工具。 Photoshop 是功能强大的

专业图形软件,可以制作任何想要的平面效果。 Fireworks 是第一个提供网页制图全方位解决方案的应用软件

。Fireworks 十分擅长将较大的图形文件做不等分的分割,各自保存为不同文件格式、不同压缩方法的图形文

件,然后再编写复杂、内嵌式的隐形表格,将这些分割过的小图形文件拼凑回来。在制作交互性按钮、动画以

及编写相关 JavaScript 程序代码方面,都具有非常优秀的表现。 PhotoImpact4 针对网页制图,准备了许多

常用的特效文字、按钮大师、背景大师,以及大量的图库和滤镜效果。 PhotoImpact4 擅长处理网页图形的制

作,无论是在速度上还是质量上,都有相当好的表现。

  ⒊ 网页动画工具

  Flash 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动画效果,并根据鼠标事件 (Event) 来引发一些特效,适合制作交互动画和小

游戏。并且作品体积小,以插件的形式加人到网页中。目前 Flash 已成为网络上广为接受的标准格式。

八、立体化的大学公共计算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应用

  ⒈ 2004 年挂到数信学院各公共课教学机房的服务器上,面向数信学院老师及学生开放应用。

  ⒉ 2005 年 3 月通过数信学院的服务器挂到校园网上,面向西北师大师生开放应用。

  ⒊ 2007 年 3 月挂到清华大学出版社服务器上,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应用。

  总之,通过本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将大力推动建立其他课程的资源共享平台。 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后各个

部分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范围扩大到了院外、校外和其它地区。资源共享平台在全面建设和综合应用上具有

开创性意义,在西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这一实践的成功,将开创大学教育的新优势,为在不同地区实施远程

教学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建成高水平专业远程教育平台创造了条件。目前资源共享平台运行良好,学生在网

上观看率很高,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