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国际经济学以国际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它主要探讨各国之间商品、服务的交换和国际 间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的动因和影响,以及各种国际交易活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问题。在内 容体系上,国际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这两大部分在名称上通常又分别被称为国 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和大多数经济学科分支一样,国际经济学也是西方经济学基础 理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延续和应用,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比较,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是在国际格局下的一些同样的问题,即探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利用问 题。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运用微、宏观经济分析中的一些分析工具和模型。因此, 可以说国际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研究各国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 经济学科分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的飞速发展,国际经济学的发展也十分得迅速,其在经济 学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提高,目前国际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让学生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学中的主要分析方法和基本模型;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中的一些主要现象、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能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整体体系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做到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那些日后将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不同程度地提高 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进行本课程教学之前应对学生的经济学基础预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过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如果因某些原因 有的学生对本课程所涉及的一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十分了解,任课教师可在 讲授正式内容之前进行简要的补充说明或要求学生自我预习;

2)对本课程的一些特殊性或显著特点在教学中应首先作一说明,这对学生正确认识 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有益的;

3)正确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一些经济学类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本课程 与其他一些课程(如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之间在部分内容上的相关性,在 一些有重复的地方要有所侧重,避免雷同;

4)对本课程中的各种理论或流派除了内容介绍之外,还要重点解释清楚各种理论或 流派之间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它们互相之间在研究角度和应用范围上的不同或区 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个知识体系,提高思辩能力;

5)注意向学生灌输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本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主要指那些在书中不同地方多次出现的分析方法或模型),通过多次讲授,让学生加深印象,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去分析一些书中未涉及到的或一些现实中的问题;

6)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章的练习与思考题,通过学生的自我训练,达到提高学生独 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或另选一些思 考题供学生练习(有条件的教学单位还可增设习题课,加强学生的自我训练);

7)在本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文献清单,供学 生课外阅读。

四、本课程建议学时数

本课程教学时数建议每周为3—4个课时,其中上限主要针对一些特殊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教学的需要。教师可根据各自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学时数。若教学学时紧张,教材中的部分章节的教学可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另外,建议有条件的教师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这样一方面可节约讲课时间,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机会,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