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教学团队

教师简介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学历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王彩芬 1963.9 教授/博士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杨小东 1981.1 副教授/博士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张玉磊 1979.9 副教授/博士在读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牛淑芬 1976.10 讲师/博士在读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曹素珍 1976.10 讲师/硕士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魏伟一 1976.5 副教授/博士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讲教师,实验辅导

本团队承担我校本科生信息安全方向的课程开设和教学研究任务,在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下,本团队不断发展,力争形成一个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稳定的团队。从事教学的教师共6人,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其中,硕士学位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教师平均年龄36岁,是一支年轻,富有活力的教学队伍。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来自西北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所有教师均毕业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

1、积极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王彩芬完成的科研成果分别获得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

2、完善教学条件,强化立体化教学模式。本方向的支撑平台有:计算中心、实验中心、实践教学部、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网络安全研究所以及多个实验室等。密码学课程充分依托这些实验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多种密码机制进行实现,充分掌握密码体制的运算及实现过程。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实验教学力度。为了掌握密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密码系统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训练,了解密码学的新发展成为信息安全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本课程将紧密结合目前国内外在密码学方面的新技术和应用领域,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网络安全算法、协议和技术,解决工程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从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购进了一套信息安全实验教学系统,其中包括密码学及应用、信息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工程实践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密码学及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4、强化信息安全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使学生参与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若干安全问题研究,几类伪随机序列的随机性研究,割圆理论及其在密码关键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等国家基金项目,提升学生的科研及实践运用能力。

5、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军。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学团队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作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职业道德等相关内容,为青年教师作好教师工作打基础。

(2)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新调入的教师和青年教师担任主讲前必须反复试讲,不合格者不得上讲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3)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指导。

(4)有经验的教师坚持日常听课,重点检查青年教师的授课情况,并将意见反馈给教师本人,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5)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定向或委培方式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其中,2010年杨小东获得西北师范大学密码学理学博士学位,2010年张玉磊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信息安全工学硕士学位,并于2011年5月获得博士入学资格将攻读密码学博士学位。

(6)本团队所有青年教师通过从事科研工作,了解密码学科领域前沿动态、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他们积极参加本专业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锻炼和提高。通过上述措施,使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