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男,1963年10月出生,山西河津市人,博士。1984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在詹启仁教授、向传璧教授指导下从事遥感与地图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获得硕士学位;2002 年师从任继周院士攻读草地资源环境与生态方向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资源环境与发展》杂志主编,西北师范大学GIS开发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减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专家评委,甘肃省地理学会、甘肃省遥感学会、甘肃省测绘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教学工作,主持申报、建设了本科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负责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建设工作。主讲本科“地理信息科学导论”、“地图学”、“地图分析与应用”、“遥感技术基础”和研究生“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地理信息科学进展”等专业课程,面向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地图与军事地理学”;主持建设甘肃省高校精品课程《遥感技术基础》和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地图学》,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地理学教育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研究”等多项省、校级教学研究课题;主编、副主编教材《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实习教程》(气象出版社)、《现代地图学教程》(科学出版社)、《城镇地籍调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遥感应用基础》(甘肃教育出版社),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近10篇,主编出版《现代地理教学与研究》(香港天马图书出版公司);审定了地方义务教材《甘肃地理》(成都地图出版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好评,多次获得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暑期三下乡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教学成果等奖励,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

    在科研上,以环境遥感与GIS应用为主要方向。研究领域之一是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理论的潜在植被研究,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综合顺序分类理论指导下,对潜在植被演替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进行定量研究,目前在该领域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即“中国潜在草原格局演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GIS模拟”(编号40961026,主持)和“北半球草原综合顺序分类与草地类型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编号30972135,参与),研究成果已在《科学通报》、《The Rangeland 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athematics》、《生态学报》、《草业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主持完成的中国草原类型图已被多次引用,相关成果被收入《草业大辞典》、《中国农业图集》等工具书。研究领域之二是环境遥感与数据整理服务研究,目前在该领域承担的主要课题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新疆天山中段高载荷雪冰监测评价”(编号E0405/1112/05,南京大学主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面向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的数据整理与服务”(编号91025001,中科院寒旱所主持)。在《草业大辞典》(中国农业出版社)中担任分支主编,合作出版《1:50万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图》(西安地图出版社)、《县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甘肃人民出版社)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百余篇,合作完成国家发明专利1项。 科研成果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民委民族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2项,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

 

 
版权所有: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