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系统原理的主要内容
1整体性原理
所谓整体性原理,就是指管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就其目标来讲,要实现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要遵守局部服从全局、短期服从长远的原则。就功能来讲,始终要把追求整体功能放在首位,牢记实现整体优化是管理系统最主要和最直接的目的。
整体性原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保持系统有机性,即要素和系统是不可分割的;②系统整体功能不等于要素功能之和,这就是系统功能或称功效不守恒定律;③系统整体功能具有不同于个别要素所表现的新功能。在贯彻整体原理时,要坚持的管理原则主要有整分合原则和能级原则。
①整分合原则。这是指在实现管理工作整体优化时,要对系统的整体性,如整体目标、整体功能、整体任务等有深入了解,而这要在科学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然后进行科学的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的含义。
从以上含义中可以看出,整分合原则的执行有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整体把握。即对管理系统的整体及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有深入了解,也要对其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及联系,以及发展变化规律有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是科学分解。所谓科学分解,就是把系统目标、任务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分解,明确职责,制定规范,以使落实。在分解基础上,进行合理分工,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合理分工是有效协作的前提,是实现整体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说这是整分合的关键环节。三是组织综合。综合是一种升华。组织综合是形成新的生产力的组织条件。任何系统,要实现放大功效并产生新的功效,就必须靠有力的组织综合。另一方面,组织综合也是实现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
②能级原则。即根据系统要求,首先要实现位置要素的优化。所谓位置要素的优化,一是指每个位置要素只要能保证发挥其位置功能即可,不可低,低则影响整体功能;亦无须高,高则是种浪费,具有破坏系统特定性之可能。二是指对系统要素,要按照其价值大小、功能类别等构成的能级放在须放的位置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位置要素的优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原则。
2动态相关性原理
任何系统都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系统状态是时间的函数,这就是系统的动态性。系统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以及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系统的相关性。系统动态性取决于其相关性。系统的动态相关性的实质,就是揭示要素、系统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对系统状态的影响。
动态相关性原理的主要内容是:
①系统内部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联系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相互制约减少了作用各方的自由度,相互协同会使作用各方形成自己本身所没有的功能。如果通过联系,使系统产生功能放大的效应,我们就叫做积极相关,反之叫消极相关。
②要素与系统整体的相关性。要素相互作用、联系形成系统结构,这是系统的中介。每个要素通过这个中介,与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结构越合理,每个要素在系统中的作用就发挥的越充分,系统的整体功能就会越好。反过来讲,正是由于要素是通过结构与系统整体发生联系的,所以,整体结构中一个要素的改变,就会影响相关要素发生变化,进而通过结构影响系统的整体发生变化。这就是常讲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系统环境的相关性。即系统是环境的系统,环境是系统的环境,它们二者处在对立统一之中,系统的改变会引起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也要求系统与之适应。管理系统与环境相关性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把系统看作开放系统,在环境与系统的相互作用中,研究环境与系统的功能关系、条件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