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
    政府经济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管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还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培养德智能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能在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从事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实务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政府经济学的具体实践和改革发展趋势,而且会独立思考和解决政府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1.通过系统讲授政府经济学的知识,把握政府经济学课程在内容上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掌握政治经济分析方法。政府经济学与管理学、政治学、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有不少相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为此,政府经济学必须在坚持学科内核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和利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知识体系。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府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政治经济非常紧密联系的学科,具较强的应用性,只有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体现其意义。这也是本课程的根本目标。     (三)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知识模块 学 时
政府经济学绪论 6
政府与市场 8
案例教学 2
外部性理论 4
公共产品理论 8
案例教学 2
公共选择理论 8
案例教学 2
政府规制理论 6
案例教学 2
政府支出分析 6
政府收入分析 8
案例教学 2
宏观调控政策 6
案例教学 2
总 学 时 72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收支及宏观经济政策是整个政府经济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说,各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下:
    第一章 政府经济学的由来;政府经济学的涵义及特征;政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的学科特色;政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变、市场失灵、政府角色,及政府失灵。
    第三章 外部性的涵义及分类;正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负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
    第四章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给的均衡分析;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分
析;公共物品供给方式。
    第五章 公共选择的起因及含义;公共选择的理论前提;官僚理论和寻租理论;投票理论;政党动机与选民行为;宪政理论。     第六章 政府规制的涵义及分类;政府规制过程;政府规制理论;规制俘获理论;经济性规制与社会性规制。
    第七章 公共财政的内涵;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分析;政府支出影响。
    第八章 公共收入原则;公共收入规模;公共收入形式;税收理论;税收政策;国债理论与国债政策。
    第九章 总需求理论;宏观调控政策的内涵、目标和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拟采取的解决办法
    针对本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解决:
    一是加强教材建设,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和引入参考书籍。
    二是广泛征求学生意见,逐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案例讨论和课堂,来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是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派遣课程组人员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和进修,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四是在线答疑,借助网络平台,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五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五)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政府经济学课程是政治与经济相互渗透的交叉学科,与现实政府行为密切联系,因此,实践教学的安排一定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现实社会中,政府的职能行为和公共政策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懂得政府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能比较充分的了解政府治理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近三届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和调研和到政府部门的参观考察表现来看,对掌握科学评价政府的方法,形成全面、多维度认识社会发展问题,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评价政府,产生了比较比较明显的效果。
    (六)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设计思想与效果
    1.促进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设计
    尽管本课程不包含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但作为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问题。具体做法是:通过采取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和调研、案例分析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相结
合、老师教学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体方式和内容如下:
   (1)课堂讨论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自觉地去思考、积极地展开讨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心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课堂讨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方式是:讨论课前一周布置课堂讨论的主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讨论开始前,按照对主题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学生分组;组织课堂讨论,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对反对观点进行反驳;最后,由老师做讨论总结。  
    (2)社会实践和调研
    主要是安排学生走访兰州市有关政府部门,了解政府管理的实践情况。目的是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并利用假期时间,鼓励学生申报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增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3)案例分析
    每章的内容都安排案例教学,在讲述完课程内容后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和看法,从而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
起,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
    按照上述方式组织教学,使得政府经济学教学既具有课程的系统性,又突出重点、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从事科学研究活动,并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