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05方案)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由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课程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从1978年高校恢复招生之后,就是我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程。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标志着高校“两课”教育改革的全面启动。我校根据中央的文件精神,从1989年起,将原来的“老三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改为“新四门”(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8年,中宣部、教育部根据党中央讨论决定的“两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本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54学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为40学时。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新方案,重新确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课程前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在我院一直作为重点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新方案,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一脉相承性,我校在总结多年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来几门课程的教育教学进行了总体改革的探索,包括课程体系、课时整合及教学方式方法与考试考核方法的全方位改革,从而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整合后的课程建设本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的目的出发,注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成果之间的衔接,做到结构合理、减少重复,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发展的历史进程,通过向学生简单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一些经典论述,较为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原汁原味地准确、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过去是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硕士研究生的公共政治课。三门课程经过几十年发展,已具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成果,是我们教好新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它需要我们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我们将精心备课,钻研教学,力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开成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并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