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人类历史,从而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以及无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最后归宿,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主义者的历史使命。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穷尽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的一切真理,不是僵化固步自封的学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将不断发展和丰富。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育成型,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充分暴露,这就为人们全面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二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迫切需要人们去思考和总结,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实践也迫切需要有革命理论的指导。
2.近代自然科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作为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最大成果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的艰辛历程
马克思恩格斯都是学养丰厚、知识渊博、思想深邃的学者,这使得他们能够站在时代智慧的峰巅,批判地继承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成果,概括和总结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他们同时又是志拓八荒、目光敏锐的伟大革命家,长期亲身参加和领导了当时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伟大斗争实践,并且在革命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理论的探索与研究。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对真理的探索和世界观、政治立场的转变。
1844
年 8 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终其一生的为无产阶级革命解放事业并肩战斗的生涯。他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创始人。
2.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从思想理论渊源方面来考察,人类以往所创造的全部优秀思想成果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等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德国的古典哲学产生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代表了当时哲学的最高成就,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其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
基本内核”,抛弃了其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 17 世纪中叶,其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其最积极的成果--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特别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他们尖锐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出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描绘出改革现存制度的蓝图,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猜想和有价值的预见。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积极投身於反对普鲁士王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运动,是他们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重要社会实践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走向社会以后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以它严密的逻辑,深邃的思维,高度的智慧,赢得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的热爱,一个半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从社会变革到文化进步,马克思主义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世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与此同时,它又深深扎根于现时代的实践之中,不断地从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中吸取营养,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这种丰富和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开创了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和民族跨越“卡夫丁峽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局面。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发展到了列宁主义新阶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取得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二大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的思想基础。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伦。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第三,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第二,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第三,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四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其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辩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