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数字地球概述
2.1 数字地球的由来
★ 1998年1月31日,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做题为“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th Century”的讲演时,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The Digital Earth)的概念。
戈尔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加许多与我们所处的星球有关的数据。
2.2 数字地球概念及其产生的背景
★ 以因特网为基础、以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面向公众开放、具有三维界面和多种分辨率的虚拟地球。
★ “数字地球”是美国“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NII)计划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计划”(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的自然延伸,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延续和发展。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保持在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同时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首先提出数字地球,具有极其深远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意义。
2.3 数字地球的类型与特点
★ 数字城市与虚拟城市:综合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手段和信息技术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数字采集和处理,用于重大决策的效果预演和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技术系统。
★ 数字省区/数字国家: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大规模存储等技术为基础,以高速宽带网络为纽带,以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框架,将省域或国家范围内的各种自然环境、社会、人文、政治、经济的有关信息数字化,实现其在网上的传输与流通,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 数字区域与和平发展
★ 数字全球与全球制图

                            图7-5数字省区框架结构
2.4 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1)标准化技术
(2)计算机技术
(3)网络技术与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DSDI):建立数字地球空间数据的重要框架。
(4)3S技术
★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 遥感(RS)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5)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
特指存在于计算机内部的仿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