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地图内容的概括
3.1 地图内容概括的概念
★ 对事物质量和数量特征的分析和提炼,形成新的概念,以减少事象的类别和等级。
质量特征的概括:根据相近地物的性质和特征对其所进行的分类或归纳。
数量特征的概括:对事物和现象数量指标所进行的合理分级概括。
3.2 内容概括的方法
(1)地图要素分类与质量概括
★ 质量概括,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用概括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用高级类别归纳各低级类别,把零星异类或同化零星杂类进行概念概括。
质量概括常用的量表是定名量表。
(2)地图要素分级与数量概括
★ 数量概括,在分类基础上按数量指标对每一类进行分级,用分级的相对数值表示代替连续的绝对数值表示,以及扩大级差或减少级数。
数量概括常用的量表有顺序量表、间隔量表和比率量表。
(3)地图符号抽象与概念概括
★ 符号抽象:用图形更抽象简单的符号代替真形或复杂图形的符号。
抽象的过程是将地图数据或资料通过分类、简化、夸张等方法所获得的数据,根据其基本特征、相对重要性和相关位置制定成各种图形、颜色与代号等符号。
★ 概念概括:用意义更概括的符号代替单个独立或具体的符号,或用一个符号代替一类或一群符号。
(4)降维转换与减少载负量
当比例尺缩小或同级比例尺制图目的不同时,运用符号图形维量的减少或降低,达到减少地图载负量的目的。
3.3 地图内容概括的衡量标准——地图载负量
★ 概念: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又称地图容量。
★ 分类
①面积负载量:地图上所有符号和注记的面积与图幅总面积之比。
②数值负载量:地图上单位面积内符号的个数或线状符号的长度。线状符号的数值负载量也称密度系数。
③极限负载量:地图上可能达到的最高负载量。
极限负载量与印刷水平、地图设色、视觉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1:100 000地形图的极限负载量是24mm/cm2。
④适宜负载量:适合于地图用途,能够反映制图区域特征的地图负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