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图符号概述
1.1 地图符号的概念与分类
★ 地图符号的概念
表示地图要素空间位置、大小及其质量和数量的特定图解记号或文字,是地图表达实际地物的基本手段。(引自《测绘词典》)
地图符号是符号的子集,具有可视性,用一种易于理解和记忆的形式,将制图对象的抽象概念呈现在地图上。
★ 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符号所表示的空间分布状态分类(如图4-1)
①点状符号:具有几何意义的点,表示点状或因面积过小而视为点状的面状事象。
②线状符号:具有几何意义的线,表示线状或带状事象。
③面状符号:具有几何意义的面,表示面状事象。

            图4-1    点状符号(左),线状符号(中)和面状符号(右)举例
(2)按符号所表示对象的比例关系分类(如图4-2)
①依比例符号:依比例尺缩小后仍可保持与实地形状相似且清晰可辨的符号。
②不依比例符号:依比例尺缩小后无法清晰表示,但因重要性而采用规定符号表示的符号。
③半依比例符号:长度依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图4-2   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举例
(3)按符号和表示对象的透视关系分类(如图4-3)
①正形符号:以正射投影为基础,按地物投影后的平面轮廓形状构成的符号。
②侧视符号:以透视投影为基础,按地物正侧面形状设计而成的符号;也称侧形符号。
③透视写景符号:依据在空中垂直与地面侧视之间的任意角度观察地物外形特征而设计的符号。
④象征符号:采用象征意义的抽象图形表示的符号。

                      图4-3   正形符号、侧视符号和象征符号举例
4)按符号图形的构图特征分类
①几何符号:由几何图形构成的符号。
按几何图形形状特征可分为规则几何图形符号、不规则几何图形符号。
按几何图形符号尺寸大小分级特征和比率关系可分为绝对连续比率符号、绝对分级比率符号、条件(任意)连续比率符号和条件(任意)分级比率符号(如图4-4)。

 

 

 

 

 

 

 

图4-4  几何图形分级特征与比率关系符号
②象形符号:示意性符号和艺术性符号的统称。
③文字符号:用中、西简单文字或字母设计而成的符号(如图4-5)。                               
1.2 地图符号变量与量表
(1)地图符号变量
★ 概念:能引起视觉变化的基本图形、色彩等因素,也称视觉变量,或称图形变量。
视觉变量的概念最早是法国学者J.Bertin于1967年提出的,美国地图学家A.Robinson发展了视觉变量理论。
①位置变量
图上的定位点或定位线,表现制图对象的空间位置和分布。
②形状变量
符号的轮廓外形,表现制图对象的类别、性质和质量差异(如图4-6)。

                     图4-5 几何符号(左)、文字符号(中)和象形符号(右)举例


                       图4-6  符号的形状变量——矿产资源符号
③尺寸变量
符号图形的大小,表现制图对象的等级和数量差异(如图4-7)。

                    图4-7 符号的尺寸变量——人口数量的表达                                                        
④色彩变量
符号图形的颜色,包括色相、纯度和亮度。
色相变化表示制图对象类型和性质的不同;纯度、亮度变化表示制图对象等级和数量的差异。

                    图4-8符号的色彩变量——类型性质(左)与数量等级(右)的表示
⑤网纹变量
符号图形轮廓内的晕线和花纹图案。网纹疏密、粗细表示制图对象的等级和数量差异;网纹不同图案、方向的组合,表示制图对象的类型和质量差异。网纹变量中也可使用颜色的变化增强视觉效果(如图4-9)。

                    图4-9  符号的网纹变量——类型的表示(左)与数量的表示(右)
⑥方向变量
符号方向的变化,即构成符号本身的指向变化,表示制图对象的运动和趋势(如图4-10)。

           图4-10 符号的方向变量——人口迁移方向 (左)和气象站风向频率 (右)
(2)地图符号变量的视觉效果(如图4-11)
★ 整体感与选择感
整体感:不同视觉变量构成符号时具有均衡表现不同制图对象的效果。
选择感:视觉变量对某些制图对象的突出表示。
整体感与选择感相对。
★ 等级感:符号图形产生的明确的等级感受效果。
★ 数量感:符号图形产生的数量差异感受效果(如图4-12左)。
★ 质量感:符号图形产生的类别和性质差异的感受效果(如图4-12右)。
★ 动态感:符号图形产生的运动感受。
★ 立体感:通过视觉变量组合,在二维平面上产生三维空间视觉的感受。


                             图4-11符号变量的视觉效果——数量感(左)和质量感(右)
(3)地图符号量表系统
①定名量表:只处理空间信息或数据的定性关系而不处理其定量关系的量表系统(如图4-12)。
一般以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确定图斑类别,常用统计量是众数:变率V=众数的频数F/总数N

 


 

 

 

                              

                                   图4-12 定名量表及图斑类别确定
②顺序量表:将客观存在的物体或现象按某一标志排成序列,表现为一个相对等级的量表系统。
③间距量表:利用某种统计单位对顺序量表排序的量表系统。
一般用空间数据的相对距离表示其数量差异,常用的统计量是算术平均值(X)和标准差(σ)。
                     X =∑x/n
               σ=±∑(xX )2/n
间距的排列有:
            X-2σX-σXXσX+2σ
④比率量表:以数据起始点为基础,按某种比率关系排序且能反映比率变化的量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