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我国地形图投影及其分幅编号
1.1:100万地形图投影
(1)改良多圆锥投影
又称国际百万分之一地图投影,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1:100万地形图一直采用的投影。该投影由普通多圆锥投影经改良而成,属任意投影。从0°纬线起始,由南向北每4°为一个投影带,同一个投影带内按经差6°分幅,每幅图单独投影。
(2)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我国1978年颁布的《1:100万地形图编绘规范》中规定的采用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按纬差4°分带投影,各带投影的边纬与中纬变形绝对值相等,每带有两条标准纬线(设图幅南北界为φS、φN)(图3-26):
φ1=φS+30′
φ2=φN-30′

图3-26 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的标准纬线
2.高斯-克吕格投影
2.1 基本概念
为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用于我国大于1:100万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也是地(市)、县、乡等小区域制图常用的地图投影。
2.2 分带投影方法
高斯-克吕格投影采用6°和 3°分带投影方法,以控制投影变形。我国1:2.5万~1:50万地形图采用6°分带,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分带(图3-27)。

图3-27 高斯-克吕格投影的6°分带和 3°分带方法
2.3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赤道为坐标横轴(Y轴),投影带中央经线西移500km为纵轴(X轴),构成该投影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图3-28)。为了区别不同投影带的横坐标值(Y值),在横坐标前加注投影带带号。

图3-28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按间距1km或2km绘制坐标横轴和坐标纵轴的平行线,构成方里网,或称公里网(图3-29)。

图3-29 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的方里网
3.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3.1 基本概念
分幅编号是解决有效管理和使用数以百万计的地形图的必要手段。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以国际1:100万地图分幅编号为基础,采用梯形分幅编号法则。
3.2 1991年前的分幅编号方法
(1)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编号
按纬差 4°从赤道向两极划分列,依次用英文字母A、B、C、……V表示列号,按经差 6°从 180°经线自西向东划分行,用数字1、2、3、……60编行号,依“列号-行号”规则构成百万分之一地图图号(图3-30)。

图3-30 百万分之一地图分幅编号
(2)1:50万、1:25万和1:1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在1:10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图3-31)。

图3-31 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示例
★ 1:5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按经差3°、纬差2°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英文字母A、B、C、D表示。
★ 1:25万地形图分幅编号:按经差3°30′、纬差2°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数字[1]、[2]、……[16]表示。
★ 1:1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按经差30′、纬差20′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数字1、2、……144表示。
(3)1:5万、1:2.5万和1:1万地形图分幅编号
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在1:10万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基础上进行分幅编号(图3-32)。

图3-32 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分幅编号示例
★ 1:5万地形图分幅编号:按经差15′、纬差10′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英文字母A、B、C、D表示。
★ 1:2.5万地形图分幅编号:在1:5万地形图分幅编号基础上,按经差7′30″、纬差5′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数字1、2、3、4表示。
★ 1:1万地形图分幅编号:按经差3′45″、纬差2′30″分幅,依自左至右、从上而下顺序用数字(1)、(2)、……(64)表示。
3.3 新地形图(1991年后)的分幅编号方法
地形图新旧分幅方法基本没有变化,新旧编号方法变化较大,目的是便于计算机检索、处理和操作。
(1)新1:100万编号由行号和列号组合而成,行、列定义与旧编号的定义相反,行列间的短连线省略。
★ 举例:兰州幅新1:100万地形图编号为J48。
(2)新的1:50万~1:5千地形图编号
统一采用10位数行列式编码法(图3-33)。

图3-33 新1:50万~1:5千地形图图号构成
★ 比例尺代码见表3-3。

表3-3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字符代码表
★ 行号自上而下,列号自左至右,均采用3位数编码,不足3位时前补零(图3-34)。

图3-35 新1:50万~1:5千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