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教学大纲>>第四编  商标法



第四编  商标法

第一章  商标法概述

教学要点: 

1.商标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其与相邻标志的联系与区别。

2.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概念及注册意义。

3.商标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商标法的保护对象。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标的概念及其功能

通过对标记、商业标记、商标概念的分析、阐述,使学生了解到商标是商品或服务的标记,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使自己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一种标记,这种标记通常是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

需要指出商标构成要素只有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相联系,才能成为商标,否则不成为商标。在讲述商标功能时应指出商标客观上具有保证作用。

就商标与商号、商品的装潢以及原产地名称、商品名称等相邻的标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并从商标的结构、用途、使用者等几个方面对商标进行分类。

阐述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概念及注册意义。   

第二节  商标法律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商标产生的背景。概要说明商标法律制度在西方国家和我国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商标法的立法目的、表现形式及保护对象

讲授商标法的概念,商标法的基本原则,商标法的立法目的、表现形式及保护对象。

考核要求:

识记:(1)商标的概念、特征;(2)商标的构成要素;(3)证明商标、集体商标、联合商标、防御商标的概念及注册意义。

领会:(1)商标与商品装潢、商号、原产地名称、商务标语、域名的区别;(2)商标法保护的对象。

分析:(1)商标的功能;(2)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区别;(3)联合商标与防御商标的区别。

第二章  商标权的取得

教学要点:

1.商标权的取得制度。

2.商标注册条件。

3.商标显著性的含义及其具体表现。

4.如何判断商标具有了“第二含义”。

5.商标注册申请中的实质审查和商标异议。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标权的取得制度

关于商标权的取得主要介绍国际上商标权原始取得所采用的几种不同原则——使用原则、注册原则、混合原则,并就各个原则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分析未注册商标的地位问题。

关于使用取得商标权原则,主要介绍美国1946年制定的《兰哈姆法》和《Trips》对此问题的规定。

关于商标注册原则,主要讲我国目前实行的自愿注册原则,同时对少数商品规定强制使用注册商标。

第二节  商标注册条件

讲述商标注册申请人的条件,说明我国《商标法》取消了对自然人作为主体所作的限制,统一了本国国民与外国国民的主体资格,解决了原来《商标法》中存在的所谓的“超国民待遇”问题。

阐述商标注册的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的内容。重点分析商标显著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如何判断商标具有了“第二含义”。

第三节  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批

介绍商标注册申请的程序,并介绍申请原则的变化。

    商标注册的审查与核准的重点是讲述商标注册的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商标注册的初步审定和公告、商标异议程序。   

考核要求:

识记:(1)商标注册申请人的资格条件;(2)商标禁用条款的概念和内容;(3)商标异议的概念;(4)使用原则、注册原则、混合原则的含义。

领会:(1)理解先申请原则的基本内容;(2)理解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备的条件;(3)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不同法律地位。

分析:(1)商标显著性的含义及具体表现;(2)如何判断商标具有了“第二含义”。

应用:正确运用和掌握商标注册的审批程序。

第三章  商标权

教学要点:

1.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及内容。

2.商标专用权与禁止权在效力范围方面的差异。

3.商标使用许可制度与有关商标功能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4.注册商标的期限和续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标权的概念

着重讲授商标权的概念、内容、特征。商标权是法律赋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支配的权利,并对其专有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详述。

关于商标权的特征应着重讲述“使用权”和“禁止权”在效力范围上的差异以及商标权在时间性上不同于专利权、著作权的相对永久权特征。

第二节  商标权的使用许可和转让

关于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主要讲使用许可与转让的区别及许可人与被许可人各自承担的义务。注册商标转让应明确商标作为财产的可转让性和转让注册商标的条件,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商标许可使用与转让在程序上的不同。

第三节  注册商标的期限和续展

    讲述商标权保护期与专利权保护期起算点不同,续展的程序与核准。

考核要求:

识记:(1)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及内容;(2)商标许可使用与转让的概念;(3)注册商标续展。

领会:(1)理解注册商标转让的限制;(2)理解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当事人的义务。

应用:(1)商标专用权与禁止权在效力范围方面的差异;(2)商标使用许可制度与有关商标功能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注册商标无效

教学要点:

1.注册商标的撤销与无效的联系与区别。

2.注册商标无效的原因,尤其是注册商标侵犯在先权。

3.商标行政确权终审制与司法确权终审制。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注册商标的撤销和无效   

讲授商标权终止的两种情形。阐释注册商标的撤销与无效虽都会直接导致商标权的灭失,但二这之间有重大差别。

讲授注册商标撤销的概念、可撤销的情形、撤销的效力。

讲授注册商标无效的概念、引起的原因、无效宣告程序的启动及裁决机构、无效宣告的效力。

重点阐述“商标争议”和“不正当注册”的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在无效宣告制度中的意义。

第二节  在先权利和注册商标无效

注册商标侵犯了他人的在先权利,是导致其被宣告无效的重要原因。主要讲述在先著作权与注册商标无效、侵犯他人驰名商标与注册商标无效、侵犯未注册商标使用人的利益与注册商标无效、在先商号权与注册商标无效等问题。

第三节  商标确权终审制度

讲授商标确权终审制度的概念、模式。评析政府机构对注册商标问题行使终审裁决的作法与法制原则的矛盾。

考核要求:

识记:(1)注册商标撤销的概念、可撤销的情形;(2)注册商标无效的概念、引起的原因、无效宣告程序的启动及裁决机构。

领会:(1)注册商标的撤销与无效宣告在效力上的差别;(2)“商标争议”和“不正当注册”的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无效宣告制度中的意义。

应用:评析政府机构对注册商标问题行使终审裁决的作法与法制原则的矛盾。

第五章  商标权的保护

教学要点:

1.侵犯商标权的行为,与侵犯商标权的认定有关的若干问题。

2.商标权穷竭、平等进口、反向假冒的概念及在商标侵权认定中的作用。

3.驰名商标的概念、认定与保护。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侵犯商标权行为

讲授侵犯商标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分析与侵犯商标权的认定有关的问题,如商标权穷竭、平等进口、反向假冒等。

第二节  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

讲授侵犯商标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商标犯罪的构成要件及刑法关于商标犯罪的规定。讲授对于商标侵权案件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有关问题,如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范围、行政诉讼被告等。

第三节  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驰名商标的概念、认定与特殊保护,结合《巴黎公约》及国外驰名商标保护的现状、驰名商标保护的理论,讲授我国保护驰名商标的必要性,并就现行商标法的有关规定和实践进行分析评论。

重点分析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考核要求:

识记:(1)商标侵权行为的概念;(2)商标权穷竭、平等进口、反向假冒的概念;(3)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刑事责任;(4)驰名商标的概念。

领会:(1)商标侵权行为的类型;(2)理解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认定方式及特殊保护措施。

分析:淡化行为的含义、种类及实质。

应用:商标侵权行为认定与处理;

 

   

版权所有 © 西北师范大学   校址: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编: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