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甘肃省精品课程

   

 

 

 

 

 

 

所 属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课 程 名 称              心理统计学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心理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基础心理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周爱保                    

申 报 日 期            2009325              

 

20131120

 

甘肃省教育厅制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

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周爱保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2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389317712

 

 

职 务

院长

传 真

7975075

所在院系

心理学院

E-mail

zhouab@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兰州市安宁东路967  邮编:730070

研究方向

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

1-     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2]、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高级心理统计学                专业基础课    2    7      210

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应用  专业基础课    2    12     350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基础课        2    2      93

实践性教学:

指导教育实习,5届,110人;

指导毕业论文,8届,40人。

教学研究课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整合。(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08005A2008),主持人。

教学表彰/奖励:

自我参照效应及其发展研究(2012,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以精品课程为核心的心理学教学实践策略研究(2012,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哪种人格类型的人容易过度自信-来自心理学的证据。(2011,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自我边界的结构、功能及其神经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1602042012-2015)(主持)

2.不同信息加工阶段的冲突监测:意识还是无意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批准号:311007432012-2014)(参与)

3.内隐社会认知的性质与特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7.011999.12,批准号:39670257).

4.汉字的视优效应与听觉频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2.011994.12,批准号:39170303).(参加)

5.内隐记忆的性质与特点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6.011998.12,批准号:39570254).(参加)

6.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对策研究(甘肃省教科所,2009)(主持)

7.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研究。(甘肃省统计局,2009)(主持)

学术论文:

周爱保; 张荣华; 马小凤; 朱婧. 身份识别的跨通道研究策略:面孔—语音联合加工.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51):39-41

测试即学习:认知研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课程•教材•教法,2013332):23-28

周爱保; 刘沛汝; 张鹏英; 史战; 吴慧芬; 李琼。虚拟所有权关系下的自我参照效应,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1):81-87

周爱保; 左全顺; 史战.模糊语言的研究进展。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342):33-36

周爱保; 李琼; 史战; 刘沛汝; 张鹏英; 吴慧芬。群体参照效应的验证。心理学探新,2012,321):92-96

周爱保;李世峰;夏瑞雪;徐科朋;朱婧;蔡美君; P300在自我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医学与哲学,2012337):49-51

周爱保; 姜艳斐; 袁彦; 安花花; 常晓春; 张润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5):363-367

任务信息通达对视觉表象眼动的影响. 心理学报,2012447):910-923通讯作者

周爱保;夏瑞雪;李世峰。人际自我边界: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人的自我。甘肃社会科学,2012,(1):25-28

Aibao ZhouRuixue XiaZhan ShiBaojun DuanJie Sui. Self-Reference Effect in Childrens Self-Other Differentiati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24-29

周爱保,吴慧芬,史战,张鹏英,李 琼,刘沛汝。注意在随意编码自我参照效应中的作用。心理学探新,2011311):23-28

周爱保,李琼,史战,刘沛汝,吴慧芬,张鹏英。两种认同共存下集体自我的趋向。心理学探新,2011312):160165

周爱保,夏瑞雪。群体参照效应:一种多元文化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76-79

Shi, Z., Zhou, AB, Han, W., & Liu, PR. (2011). Effects of ownership expressed by the first-person possessive pronoun.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3: 951-956. ISSN: 1053-8100(通讯作者)

Shi, Z., Zhou, AB, Liu, PR, Han, W., & Zhang, PY. (2011). An EEG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 self-referential content and first-person perspective. Neuroscience Letters. 494(2): 174-179. ISSN: 0167-6253(通讯作者)

周爱保,王志丹.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1,(19)4:537544

周爱保,王志丹.哈佛群体催眠感受性量表A式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和效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3):223-227

周爱保; 吴慧芬; 史战; 李琼; 张鹏英; 刘沛汝。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性研究述评。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32 (6): 1-4.

周爱保, 李琼, 史战, 吴慧芬, 张鹏英, 刘沛汝, 李玲. 探索自我参照的新视角——社会认同与群体参照的比较。心理科学,2010,335):1159-1162

周爱保、吴慧芬、史战、李琼、刘沛汝、张鹏英。加工深度与随意编码条件下母亲参照效应的对比研究。心理学探新,2010303):39-44.

Aibao Zhou, Zhan Shi, Pengying ZhangAn ERP study on the effect of self-relevant possessive pronounNeuroscience Letters 480 (2010) 162166 ISSN: 0167-6253

周爱保,刘沛汝。四岁儿童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239-244

研究表彰/奖励:

社会比较中的认知偏差研究(2010,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奖)

心理学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整合实践(2009,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

《心理统计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

青少年网络成瘾心理研究(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2等奖,2008

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奖(2008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7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07

SPSS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

《实验心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

第五届(一等奖)、第六届(特等奖)、第七届(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共青团甘肃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200420062009,2011

[1] 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主讲教师情况⑴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康廷虎

 

出生年月

1978.3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副教授

  

13609353728

 

 

 

系主任

  

所在院系

心理学院

E-mail

Kangyan313@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30073

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1]、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心理统计学         专业基础课      7         1        54

心理诊断技术       专业基础课      7         2        101

公共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      7         2        110

心理测量学         专业基础课      8         1        59

学校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      8         1        48

 

实践性教学:

带应用心理学专业实习生7人,指导独立本科生4

论著:

1.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科学2005/03第二作者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教师教育研究2004/05,第二作者

 

[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青年课题“学生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研究”(参与),课题批准号:CBB0104812001-2005

2.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工程(第三期)项目(参与),课题批准号:CX03-012007-2009

3.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科研资助项目“学生社会认知的一般特点及其发展研究”(参与),2005-2007

4.甘肃省教育厅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及预警机制的研究” (参与),2004-2006

论著:

1.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的编制及初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5/02,第二作者

2.刻板印象与特质建构关系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04/02,第二作者

3.242例戒毒女性人际关系和自尊水平的调查与分析,心理学探新,2004/02,第二作者

4.组织变革的多样性管理:一种系统性框架,心理科学,2004/04,第二作者

5.242例吸毒女性自尊及背景资料的调查与分析,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02,第二作者

获奖:

《从全面质量管理到系统性框架——组织变革管理思想的嬗变》被评为“2005经济管理••发展创新”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发现杂志社

 

 

2.主讲教师情况⑵

2-1

基本

 

信息

 

赵国军

 

出生年月

1977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讲师

电 话

7972414

 

博士

 

传 真

所在院系

心理学院

E-mail

zhaogj@nwnu.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1]、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SPSS统计应用      专业基础课         3         3         132

实验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         2         2         105

教育统计学         专业基础课         3         3         160

普通心理学         专业基础课         3         1         105

心理学             公共课             3         5         400

实践性教学

指导实习四届,获得一次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共计学生26人。

毕业论文指导四届,共计学生20人。

论著

1.“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3,(11),第二作者

2.“合作学习中小学生非认知因素培养的实验报告”,教育科学研究2003,(11)第二作者

3.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述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第二作者

4126例中学生时间管理方式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2006,(2),第一作

 

[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

1、毒品依赖者心理成瘾与心理戒断研究,甘肃省禁毒委项目,资金:7  20012004年(参与,批准号:甘禁毒办[2001]27号)。

2、甘肃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甘肃省教育厅项目,资金:0.3万,19992001年(参与,批准号:99102)已结题。

论著:

1.“关于归因定向与行为预测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 2003,(5),第一作者

2.“网络成瘾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电化教育研究,2003,(11),第二作者

3.“男性吸毒者吸毒行为与人格、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第二作者

参与编写:

1.《吸毒与戒毒》,参编,甘肃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心理学》,参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学校心理学》,主编,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获奖:

“影响类型不同毒品成瘾者吸毒行为与心理因素相关研究”2002-2003年度,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1

基本

 

信息

 

 

 

出生年月

1975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7971266

 

 

 

 

 

 

所在院系

心理学院

E-mail

jennie.yong@g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730070

研究方向

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SPSS应用            专业基础课    2          2     160

社会心理学           专业课        2         1      59

发展心理学           专业课        2         2      123

认知心理学           专业课        2         2      115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专业基础课    2         2      100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论著:

元记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00, 11:87-89

焦虑者情绪一致性内隐记忆偏向研究进展. 上海师大学报, 2000, 29(11): 83-87

影响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因素研究. 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 万明钢主编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2. 167-211

影响藏族大学生藏、汉族文化认同因素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1(3):181-185

文化世界观与自尊的遭遇. 第八届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SPSP)年会会议论文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含外聘

教师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康廷虎

197805

副教授

心理统计、实验心理

实验,上机指导

 

197508

讲师

心理统计、测量学

理论教学

赵国军

197711

讲师

SPSS应用

理论教学

 

195002

副教授

心理学实验

实验教学

李建升

196606

讲师

教育技术

设备维护

刘沛汝

197312

博士生

认知心理

学生作业指导

姜艳斐

196607

博士生

教学心理

学生作业指导

 

197505

博士生

教学心理

学生作业指导

3-2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心理统计学的实践课SPSS是世界最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也是心理学统计方法中必不可少的统计分析工具。它与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等相关学科构成了研究方法的学科群。本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教师队伍中有2人专门从事SPSS统计分析的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指导,1人专业为教育技术,主要负责教学及上机操作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其余3人学科专业分别为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心理实验及实验心理学,形成一个服务于SPSS统计分析软件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科群知识梯队,为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SPSS统计分析软件提供了条件。

年龄结构:

心理统计学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其中25-35岁的青年教师3人,36-45岁的中年骨干教师2人,45-55岁富有经验的老教师1人,这种年龄分布,一方面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中年教师是教学队伍的骨干,为教学和实践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再次,青年教师是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生力军,是学科建设的后备力量。这种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有利于SPSS统计分析的教学和进一步发展。

师资配置:

心理统计学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总学时达到36学时/学期,同时有两位教师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师授课。教师队伍中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有3人,负责实验操作指导的教师有2人,负责技术保障的教师1人,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例为15左右,完全可以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辅导。

学缘结构:

非本校培养的教学成员占62.5%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

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3-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近年来,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动涉及的领域包括心理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革新等问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理论课教学中提出以“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推行参与式教学。

(2)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加大了实践课的教学力度。

(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成绩给与客观公正的评判;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饿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措施的实施,总根本上改变了教师队伍的教学方式,也彻底给变了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解决心理统计学课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难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改变了传统的考核标准和体系,使得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了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普遍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此外,教学队伍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不仅涉及本科生,还涉及到包括自考生在内的其他类型学生教学的特殊需要,多角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主要有:

周爱保获西北师范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奖(2008

周爱保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2007

周爱保《SPSS应用》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

周爱保《实验心理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5

孙根寿撰写的《心理实验成绩评定方法刍议》被甘肃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

孙根寿被甘肃省教育委员会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雍琳等制作的教学课件于2004年获西北师大教学课件评比三等奖;

赵金录论文《怎样让校园网正确的发展》在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赵金录论文《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利弊的探讨》在山东省第九届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中荣获“百佳”壹等奖。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三位青年教师有的具有博士学位,有的具有硕士学位,培养计划为在近五年内都能够获取该领域内的博士学位。目前青年教师接受的培训主要是学习高级统计和心理学研究技术的最新进展:

康廷虎:天津师范大学博士,西南师范大学,参加心理生理测量仪器培训班并毕业。

赵国军: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参加实验方法与高级统计培训班并毕业。

 琳:香港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高级统计与研究方法培训班并毕业。

此外,博士生姜艳斐、刘沛汝、马小凤还是本课程的第三梯队。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自从1982年西北师范大学设立心理学专业以来,心理统计学就一直受到该学科的高度重视,是本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周爱保教授从1988年起,专门从事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和SPSS统计分析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工作,历经21年,已有十几届学生毕业;本课程主讲人都受过非常严格的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的训练,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周爱保教授硕士和博士期间还分别师从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北京大学朱滢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杨治良教授,康廷虎师从我国著名的天津师范大学白学军教授。特别是心理统计学的实践课部分SPSS统计分析从1993年起就开始在我校开设,是国内很早开设SPSS统计分析的心理学专业之一;为我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发展随着SPSS计算机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不仅仅给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在开设这门课程,并且还给教育技术学、外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专业的同学也开设了这门课程,我们的心理统计学的教学工作已经与世界著名大学接轨。在教学实践中主讲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浅出,注重和学生沟通,一直以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博得了本院及全校相关专业师生的一致好评。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西北师范大学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主的教育、艺术、文理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招生并培养来源于全国25个省、市、区的博士、硕士、本科及各级各类教育人才,旨在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教育学院的心理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要进行心理学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学生应具备运用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和心理实验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课解决相关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心理统计学是一门十分有用的应用统计学,其实践课的计算机依托软件SPS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在国际上非常流行。SPSS在心理学中的应用为心理学的研究增添了活力。在心理学专业中讲授心理统计学这门课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与其它心理学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而SPSS统计分析的实践教学,统计思想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掌握了SPSS的统计思想,就等于有了行动的灵魂;心理统计学配套了SPSS实践教学,就等于如虎添翼,将统计思想得以实现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第一部分:参数检验

第一章 描述统计………………………………………………………8课时

    第一节 集中量数……………………………………………………

    第二节 差异量数……………………………………………………

    第三节 相关关系……………………………………………………

第二章 推断统计………………………………………………………14课时

    第一节 概率分布……………………………………………………

    第二节 参数估计……………………………………………………

    第三节 假设检验……………………………………………………

    第四节 方差分析……………………………………………………

第二部分:非参数检验…………………………………………………6课时

    卡方检验……………………………………………………………

第三部分:回归分析

第一章 一元回归分析…………………………………………………4课时

第二章 多元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多变量统计分析……………………………………………4课时

第一章 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章 多重比较………………………………………………………

第三章 因素分析……………………………………………………(选学)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心理统计学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的重点在于:掌握心理统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地在计算机上对SPSS软件进行操作;准确全面地解释统计分析结果。该课程的难点在于:灵活掌握SPSS统计分析思想在心理学研究中的运用。

基于心理统计学课的以上特点,该课程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班组讨论、小组合作研究、专题实验、见习等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进行教学,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老师与学生相结合,学生与学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拟定研究构想,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思路逐渐灵活掌握SPSS的统计思想。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心理统计学课的教学实践内容SPSS是一个统计工具软件,实践教学重在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在计算机上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意识,心理统计思想,心理学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是SPSS统计分析实践教学课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为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具体的设计思想如下图所示: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心理统计学的教学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在实践课的教学方面,我们也设计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

2.       SPSS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常用部分的操作加以重点说明。

3.       组织学生查阅心理与教育等相关的学术论文中有关统计分析部分的应用,并展开讨论。

4.       要求学生自己拟定一个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作出相应的研究设计,并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撰写小论文。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受到了SPSS软件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受到了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形成了统计思想和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思维。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1.SPSS软件介绍及其操作。SPSS具有适合于DOSWindowsUNIX等多种操作系统使用的产品,由于SPSS for Windows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学易懂,在国内备受非专业统计工作者的青睐。目前主要的版本有SPSS V10.0SPSS V11.0 SPSS V11.5 SPSS V12.0 SPSS V13.0。我们主要以SPSS V13.0说明SPSS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占2/36学时)

2.重点对软件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描述统计)Compare Means(均值比较) General Linier Model(一般线性模型)Correlate(相关分析)Regression(回归分析)部分举例进行重点操作指导。(占12/36学时)

3.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选定题目,制定研究计划,并实证研究获得数据。(占2/36学时)

4.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获得的原始数据在SPSS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并写出研究报告。(占2/36学时)

实践课部分共占18/36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课堂组织形式

心理统计学的实践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提出研究设想,然后再进行班组讨论、课外设计、专题汇报等方式对最初的研究设想进行可行性论证。最后再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进行实证研究。这种组织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SPSS统计分析变得生动有趣。

教师指导方法

心理统计学SPSS统计分析实践课的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主要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研究,达到熟练操作SPSS软件的水平,形成研究设计的统计思想。首先,每一合作小组提交一份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设计,并在老师的参与下讨论研究计划,研究结果的分析,数据库的建立等后续问题。其次,对研究回收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这种指导方法,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精神。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由于心理统计学的实践课主要是由SPSS软件操作为主并结合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在考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三位一体”的考查方式。考查分理论考试,上机操作,和研究报告三部分。具体实施情况如下:首先,在研究报告中要求学生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兼顾公平,并对此做出详细说明,作为研究报告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评分的重要依据。其次,在上机操作时,老师事先准备了典型的例题库,学生在其中抽去1-2道建立数据库并按要求作出统计结果,老师可以给予启发和引导。最后,在期末进行一次标准化的书面考试,题型采取主客观相结合,内容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4-2-5创新与特点

    经过本课程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心理统计学课程目前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

1.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了以“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拟定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研究,指导学生建立数据库、处理原始数据。整个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共同学习,互相促进,逐渐形成了“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的良好学风。

3.考核方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应用研究的积极性。课堂教学就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辅之以课堂讲授、班组讨论、课外设计、专题讨论,以班组为单位的研究小组成员的研究工作都将纳入考核的范围;在SPSS软件的操作上,现场对实例的操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客观公正地考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期末标准化统一考试,内容全面,主客观题相结合,是对学生理论素养的一次检阅。

4.为了引导学生始终站在学术前沿领域,我们要求学生不定期地查阅相关专业领域内有关SPSS统计分析部分,了解SPSS软件的应用情况。

总之,SPSS应用在我校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积累了经验的同时也深感责任之重大,我们将一如既往,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为SPSS应用课程的教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心理统计学课程自开设以来,我们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SPSS研究领域的各种新进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提供了尽可能详尽的图书资料,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之用,它们分别是:

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戴海崎主编: 心理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3

李燕保编著: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舒华著: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周爱保著:实验心理学纲要。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杨晓明主编: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卢纹岱主编: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卫海英主编:SPSS10.0 for window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自编:实用心理统计学—问题、统计原理与SPSS操作。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系,2009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我们也特意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扩充性资料,其中既有国内外优秀的专业的心理学杂志,如《心理学报》、《心理学科学进展》、《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心理学探新》、《Psychological  Review》等等,也有带有普及性的心理学书籍和杂志。此外,在我校的图书馆和教育、心理专业资料室中,拥有多种心理学资料,其中包括许多外文资料,为学生扩充知识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条件。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生在丰富的文献资料中汲取营养,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配套实验设施的建设方面,我们已经拥有可容纳50多人同时上机的实验室和可容纳100人同时上课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与Internet相连接,学生可以方便上网阅览相应的教学资源,并且,我们有一名专职教师负责网络的维护和计算机的维修,保证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在网络教学方面,目前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连接了国内知名的心理学网站,为进一步开拓网络教学奠定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们开辟了一条与外界沟通与交流的渠道。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是基于教育理念的转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创新,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为改善教学效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点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也不例外。

1.教学方法的改革:心理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它有需要有统计学,测量学,实验心理学等配套学科的理论支持,所以,它是由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相应地也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教学两大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并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采用了“问题取向的应用型研究”的教学模式,让位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进行班组讨论、专题讲座、课外设计,并兼以课堂讲授等形式帮助学生最终确立研究的问题,然后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展开研究,要求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最终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对数据在SPSS软件上进行统计分析的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SPSS,统计学等让学生普遍感到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活泼,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教学方式,已被全校众多同学所认可,SPSS应用课已经吸引了外语学院,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育技术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大批同学前来听讲。

2.教学手段的革新:心理统计学又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手段的革新为改善教学效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目前,我们以教育学院的多媒体设备为基础,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计算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为学生的进一步讨论和与交流提供了方便;在计算机上操作SPSS软件,以实例为演练材料,为学生全面快速掌握这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创造了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将SPSS统计思想与实际研究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3.考核方式的创新:心理统计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对他的考核也重在应用方面,考核分三个部分,学生参与的课题研究成果部分,现场上机操作部分和期末的统一的标准化考试部分。考核方式的变化,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它们的科学研究精神。考核方式的这种变化被广大学生所认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心理统计学经过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了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在长期的教学中收到了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如下:

教学方法改革成果显著:我们在教学中所采取的“问题取向性的应用型”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讲授,班组讨论,课外设计,专题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然后在一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教学和研究,深受学生的欢迎,同时调动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形成了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意识,科学意识,问题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帮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实施研究计划,作出研究结论,并撰写出研究论文。在考核体系中也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查,科学有效地训练了每一个环节,也考核了每一个环节。这种教学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就决定了老师与学生,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从刚开始问题的酝酿到最终问题的解决,都学要每一位学生的热情参与,并且其中又有明确的分工,没有一个合作精神的团队是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的。通过分组讨论、合作研究,学生逐渐养成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有利于整个团队和个人地发展。

校内外专家评价:西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武和平教授认为,“周老师的课很实用,让我们学生学了以后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教育学院金东海教授认为,“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人即使没有学过统计学也能够把SPSS学好”;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周仁来教授认为,“周教授很早在国内就已经开展了对SPSS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讲授这门课的一批教授之一,对SPSS应用在我国的普及工作有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大西北开展有关的教学工作,更是缩小了与全国的差异”。

校内教学督导组的评价:学校教学督导组刘萍教授认为,“周爱保老师的心理统计学课采用SPSS原版英语软件进行双语教学,符合学校倡导的教学精神,做到了有关课程的国际接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互动性强,讲解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学效果好。”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心理统计学为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应用统计学知识的一门课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心理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原来统计学的教学是心理学和其他专业最为头痛的一门课,抽象复杂的统计公式打击大部分非统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习效果也不好,而将问题研究、统计原理和SPSS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研究和学习心理统计学的积极性。

2.以“问题为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授课、班组讨论、课外设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论证,并最终形成研究问题。然后组织学生作实证研究,重点对原始数据部分分析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自始至终有学生的参与,他们的研究热情来源于对问题研究本身的兴趣。

3.实践课统计软件功能强大,操作简便。SPSS是一个心理统计学的工具软件,包含了统计学上几乎所有的计算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SPSS可以直接绘制统计图表,画面友好,图文并茂,显示了该软件的强大功能。尽管SPSS本身具有很强的统计功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该软件又非常简便,容易操作,只要学生有一点计算机知识就可以操作使用了,这就为更多的人学习该统计软件提供了方便。

5-2  本课程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心理统计学自心理学专业设置以来,就是心理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心理学专业难度最大的一门课。但是自1993年本课程引进了SPSS操作实践课的环节以来,本课程成为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诸多方法类课程的核心,也成为心理学专业学科建设发生重要变化和进展的一门标志性课程。它与实验心理学,计算机统计软件,心理测量学一道构成心理学方法课的学科群,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随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多因素实验设计成为心理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应用SPSS的数据处理中,对多因素设计数据的处理也相应成为一个热点。因此,我们在以前教学经验基础上,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的实施中都侧重于多因素设计的统计处理上。本课将统计思想和实际问题研究紧密相结合是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原来不可能的数据分析得以实现,使原来令人生畏的统计方法变得简单易行。

 

5-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课程的开设在全校各院系范围内不同学科之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目前本课程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各学科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涉及的各学科数据搜集量较少,影响了不同学科学生研究性思维的进一步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创造精神的发挥;对理论课的讲授也不能完全满足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的需要,影响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

 

6. 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们将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不断整合和补充优秀的师资作为我们的后备力量,逐步形成包括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在内的一流的优秀教师团队,全面提升主讲教师的学历层次,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并计划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特聘教授,作为我们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渠道。

2)在教学内容方面随着教育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和心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我们将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教学和研究中努力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反映心理统计学和SPSS软件应用的新知识、新思想不断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来。积极推荐使用新教材,让学生从中吸收最新的统计思想和方法,并及时传授给学生;侧重于多因素设计数据的处理,引导学生学习SPSS的更高统计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高级统计软件,如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即结构方程模型和HLM(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ing)分层线型模型。使学生不断掌握统计学在心理学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3)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问题取向的应用型”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进以问题取向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不断将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在考核体系中不断完善“三位一体”教学和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索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钻研心理学统计思想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4)在教学手段方面:根据心理统计学课的学科特点,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并且方便快捷,对提高课堂效率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机上进行SPSS软件的演练和操作使学生能很快地掌握该软件的操作,是学生掌握SPSS软件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5)在课程资源上网方面:制作一些心理统计原理和SPSS实例程序,建立Internet网络共享资源,学生可以上网共享以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统计学与SPSS软件的积极性。我们将会把教学大纲、教学课间、讲义、专题讲座等上传到网页上。同时开辟专门的教学论坛,进行答疑和信息反馈、布置和递交作业,加强师生交流,学生还可以在论坛上发表个人思想、学习中的收获和改进意见。另外,我们还把相关章节以及就某一问题的最新进展的参考资料和课外读物放到网页上,最大可能地方便学生阅读和学习,保证授课的知识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他们学习心理统计学的浓厚兴趣。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     教学大纲;

2.     教学课件;

3.     参考资料;

4.     心理统计学原理演示;

5.     SPSS实例操作演示;

6.     学生作业、作品;

7.     试题及解答。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

西北师范大学为了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培育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以此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制定了有关精品课程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学校力求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落实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质量标准。

2、精品课程建设要综合学科、教师队伍、教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3、精品课程建设要集优秀师资、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4、精品课程重点体现“精”,即内容精炼、教艺精湛。采取“重点扶植、稳步推进、成熟一门、发展一门”的措施,在抓好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立起以精品课程为示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和良性发展机制。

同时,对精品课程建设采用申报立项,资助建设,评估验收的办法进行管理。制定了精品课程的规划、立项、指导、检查和评估验收由教务处具体负责的规定。

此外,还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五个一”, 即建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西北师范大学的精品课程建设自2003年以来已经开展了6届,实施效果非常显著,共有100多门课参加精品课程申报,已经有64门课程被确立为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极大地促进了本科教学工作,显著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

 

 

8. 说明栏

栏目规划:

1.课题组

2.申报表

3.教学录像

4.教学文档

5.教学成果

6.在线答疑

教学参考书:

 卢纹岱等编著: SPSS for window 从入门到精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郭志刚主编: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ƒ杨晓明主编: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卫海英主编:SPSS10.0 for window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郝黎仁,樊元,郝哲欧等编著:SPSSS实用统计分析。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