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四 叶的构造
内容: 观察不同类型叶的构造,掌握不同类型植物叶构造的规律,进一步认识叶的构造与环境条件及生理功能的一致性。
材料 :丁香或蚕豆叶,小麦叶,玉米叶,松针叶及夹竹桃叶。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把丁香叶从主脉处切下一小块夹在通草中作横切片,观察下列各部分:
1 、表皮 :表皮细胞在横切片上呈长方形,排列紧密,细胞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上表皮的角质层比下表皮的厚,气孔分布在下表皮上,在气孔器的下方,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称空下室。
2 、叶肉 :栅栏组织紧接上表皮,有 2 — 3 层细胞。细胞长圆柱形。内含叶绿体丰富,细胞排列整齐,有较少的胞间隙,海绵组织紧接下表皮,由不规则形状的薄壁细胞组成,内含叶绿体少,细胞间隙大。
3 、叶脉 :主脉维管束的木质部,由导管,管胞和射线薄壁细胞组成。韧皮部由筛管、伴胞和薄壁细胞组成,二者之间为形成层(只产生少量的次生构造)。机械组织分布在维管束上、下方表皮内,为厚角细胞.厚角组织与维管束之间为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小脉构造简单,组成木质部和韧皮部分子的数目少。维管束埋在叶向组织中,维管束外面有一层薄壁细胞的维管束鞘,使之不暴露在细胞间隙中。
二、禾本科植物叶的构造
1 、小麦叶的构造,取小麦叶一小块夹在通草内做横切片,在镜下观察:表皮细胞壁角质化,并含有硅质。表皮上有表皮毛,气孔器由保卫细胞和付卫细胞组成,因此在横断面上为四个小细胞,气孔分市在上下表皮上,两个维管束之间的上表皮是一些大形的薄壁细胞,液泡发达,可随着植物体内的水分状况发生收缩和膨胀,叫做泡状细胞或运动细胞。
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基本上由相同形状的细胞组成。细胞间隙较小,在气孔内方有较大气孔下室。维管束与茎中的相同,不过在维管束外围是双层细胞的继管束鞘,即厚壁的内鞘和薄壁的外鞘。外鞘细胞内含有少量叶绿体。机械组织为厚壁细胞,分布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小麦代表 C3 植物叶的构造特点。
2 、玉米叶构。做玉米叶的演切片观察维管束是一层薄壁细胞。细胞大,含大量叶绿体。并且叶绿体比叶肉细胞的大而色深,分布在靠叶肉细胞一侧细胞壁内,叶肉细胞呈花环形围绕维管束排列,称为花环结构或密集形叶肉细胞。玉米代表 C4 植物叶的构造特点。
裸子植物针叶的构造,观察制好的针叶根切片: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气孔下陷(保卫细胞和付卫细胞陷到厚壁组织下面),表皮下面是 1 至多层厚壁组织,叫下皮。
叶肉细胞的壁内折到细胞腔里,扩大了光合作用的面积,叶向内有树脂道,叶肉与维管束之间被内皮隔开,更好地减少了水分蒸发。内皮细胞内含有淀粉粒。内皮层的里面有 1 — 2 个维管束。继管束周围(即维管束与内皮之间)的组织叫转输组织。这是维管束与叶肉之间交换水分和养分的通道。转输组织包括管胞和生活的薄壁细胞。靠近维管束的管胞为长形,靠近内皮的管胞与薄壁细胞同形。这些管胞的壁较薄。木质程度低,但壁上有具缘纹孔。
木质部细胞排列得很有规则。即木薄壁细胞行与管胞行交替排列。韧皮部的附近常有具浓厚细胞质的细胞,称为蛋白质细胞。
三、夹竹桃叶的构造:(代表旱生植物)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上有很厚的角质层,无气孔,表皮下有 2 — 3 层与表皮细胞形状相似的细胞层,称复表皮。叶肉:上、下表皮内都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位于中央,维管束是双韧线管束。下表皮上有气孔下陷形成的气孔窝,窝上有表皮毛覆盖。
思考题:
1 、观察了各种类型叶的构造后,说明叶片的构造与生理功能的统一。
2 、禾本科植物叶和针叶构造上各有什么特点?以小麦和玉米叶的构造为例说明 C3 植物和 C4 植物在叶片构造上的区别。
3 、用松柏类植物叶的形态构造说明它们在演化过程中对供水困难的输导组织的适应情况。
作业 :绘丁香叶横切面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