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申报信息 主讲教师 教学大纲 授课教案 教学课件 实践教学 特色资源 课程习题 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教学录像 支撑材料 答疑解惑
    《物种识别》教学案例  
 

 

    野外实习基地常见植物科、属、种识别,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物种是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之一。要求实习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要能够识别200种以上的常见植物,并初步学会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检索、鉴定植物。

    教学过程:野外实习教学中,物种识别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由指导老师带着学生沿预定的实习路线行进,同时给学生讲解沿途遇到的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分布、生境、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一边听讲,一边记录,并采集符合要求的植物标本、填写野外采集记录本、编制号牌及给标本拴挂号牌。

    回到住处后,在老师指导下及时将当天采集到的标本进行压制,同时给学生讲解《甘肃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秦岭植物志》、《小陇山高等植物志》等工具书的特点及标本检索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应用这些工具书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检索、鉴定。

    存在问题:虽然严格按照实习要求和上述教学程序完成了物种识别的教学和实习任务,但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实习考试时识别植物的情况,工具书使用情况,以及在实习结束一段时间后的回访中,发现物种识别的教学仍然存在以下一些主要的问题:

    1、虽然每组实习学生都采集、压制、检索了200~300种左右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只是记住了一批植物名字,并没有真正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科、属、种的识别要点,当再次遇到时仍不能识别。

    2、部分学生没有学会和掌握工具书及检索表的使用方法,当采集到一种植物时,不会使用工具书和检索表检索、鉴定植物。

    3、有部分学生能够使用工具书和检索表检索、鉴定植物,但在检索过程中经常出现卡壳的现象,无法检索出最终的植物名称。

    原因分析: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指导野外实习的老师与部分学生一起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找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出现第一个问题的原因一是老师虽然对沿途遇到的常见植物科、属、种的形态特征及识别要点尽可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但由于每组有30~40名学生,在野外行进时,因行进速度不同,导致行进中拉的战线往往又比较长,因而,紧跟在老师身边的学生听的比较清楚,记录的也较为完整,采集到的标本也相对比较完整,这些学生在实习结束时,识别的常见植物相对多一些,而其他的学生仅仅根据同组这部分同学的记录记住了一些植物名称,并没有真正掌握植物的识别要点,就无法准确识别出常见植物。二是部分学生对野外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出野外了,参加了实习就可以了,因而实习中只是被动应付,没有积极的态度,导致识别的常见植物比较少。

    2、虽然在野外实习动员时,老师一再强调每个班都要从图书馆借出至少一套以上的工具书,但由于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室臧书有限,有些图书或已经被他人借出,致使参加实习的每个班借到的工具书本来就比较少或虽借到了但残缺不全,再加之部分同学的主动性不够,虽然同组其他同学使用工具书对植物进行了检索、鉴定,但这些主动性差的同学没有亲自使用工具书检索植物,也就无从不了解工具书的特点,没有掌握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最终导致没有学会使用工具书和检索表检索、鉴定植物。

    3、大部分学生虽然能够积极使用工具书主动检索、鉴定植物,但要准确检索、鉴定植物,一是要有比较全面的植物学形态术语知识,二是要能够准确观察待鉴定的植物的形态特征,特别是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三是所采集到的标本所携带的信息要全,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器官要尽可能全,野外记录的信息如生境、海拔、分布地点、花色、株高、胸径等等信息要尽可能全。但因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面讲解植物学形态术语知识,导致学生对一些植物学形态术语不了解,这是导致在检索过程中卡壳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不能准确观察待鉴定标本的形态特征,特别是繁殖器官的形态特征,致使卡壳。第三是因季节限制,所采集到的标本所携带的信息不全,如有些早春开花的植物,在实习时只能采集到果期标本,花的特征观察不到,致使卡壳。

    应对措施:在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在2012年和2013年的野外实习过程中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1、针对野外实习现场讲解时,许多同学不能听到的现实,除过在野外现场对一些常见植物科、属、种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进行讲解外,同时,制作成相应的对媒体课件,回到室内后指导老师再次进行集中讲解和总结,使所有参加野外实习的同学都有机会了解和掌握实习基地常见植物科、属、种的特征。

    针对部分学生对野外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指导老师在指导野外实习的同时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参与实习的态度,并及时给这些学生强调野外实习作为生物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受到野外生物学工作的训练,培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由被动实习转为主动积极参与。

    2、针对纸质版工具书借阅不到或借不全的问题,一是让参与实习的班级提前与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室预约,以借到更可能多或全的工具书。

    二是建议学校图书馆和学院图书室扩充工具书臧书数量,同时建议植物学、动物学教学团队自备几套野外实习中经常要用到的工具书,以方便实习使用。

    三是根据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配备有笔记本电脑的事实,老师将部分电子版工具书等拷贝给携带笔记本的学生,让这部分同学用电子版工具书检索、鉴定植物,把纸质版让给没有笔记本的同学使用,尽可能让所有参加实习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亲自检索、鉴定一定数量的植物标本,以达到准确使用工具书并受到独立检索、鉴定植物的训练。

    3、针对学生在应用工具书检索、鉴定植物时经常出现的卡壳现象,一是在实习之前专门制作了321页的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并在植物实习之前讲解,使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植物学形态术语知识,并在学生检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反复播放和讲解,以使学生准确理解、掌握和使用。

    二是在鉴定植物之前,观察和研究每一种植物(包括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等)的特征时,必须要有谨慎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刚开始检索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克服运用描述性术语的困难。植物特征的观察研究应当按照开始于习性、根,结束于花、果、种子这样的程序来不断地进行。应当先用肉眼观察,然后再用手持放大镜帮助观察。花应当研究得极为细致,从花柄、通过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直到柱头的顶部,一步一步地完成。在花没有被解剖开以前,应当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不用放大镜就能看到的各种详细特征。进一步观察花药的开裂,卷叠和胎座等特征,则必须借助放大镜进行。接着,起码应解剖开两朵花,一朵横切,另一朵纵切。前者用来观察胎座和画花图式,后者用于观察子房是上位还是下位,以及绘花的纵剖图。图的各部分都应当标以名称。为了真正掌握有系统、有步骤地研究每一种植物的全面特征的方法,我们参考有关的工具书和资料,编写了观察和研究种子植物(包括植物标本)特征的导引表,供实习学生在检索植物时参照使用。

    三是刚开始学习用工具书和检索表检索植物时,尽量选用信息量全的植物标本进行,以达到学会使用工具书的目的。

    教学效果:通过2年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来看,基本上解决了以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学生都能识别200种左右野外实习基地常见的植物科、属、种。95%以上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准确观察待检索植物的形态特征,同时能够分析和解决检索中出现的问题,并正确使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秦岭植物志》、《小陇山高等植物志》等常用的工具书初步检索、鉴定实习基地常见的大部分植物,比较好的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版权所有 1902-2006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政编码:730070 电话:0931-797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