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答对给每小题4分,共16分)
1. 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

2. 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

3. 大气窗口

4. 植被指数




二、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每小题5分,共15分)
 1. 在云雾密集的天气中对地表景观的探测用红外遥感方式最好。
 2. Landsat卫星的TM传感器和SPOT卫星的HRV传感器都属于光学-机械式扫描仪。
 3. 当两个地物类型光谱特征差异很小时,监督分类效果好于非监督分类。




三、简答(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植被、土壤、水体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

2. 什么是影像融合?试列举三种融合方法。

3. 描述Landsat7卫星搭载的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波段名称、序号及地面分辨率)。

4. 引起遥感图像几何畸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
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举例说明遥感影像目视判读标志及其在影像模型中的体现。

2. 试举例说明GIS在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自动分类中的作用,并阐述遥感与非遥感信息复合的重要意义与方法。





五. 综合题(15分)
生态环境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黄河源头地区总面积约6.37×104km2,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被誉为"亚洲水塔",同时也是高寒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向暖干化方向发展,加之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影响,导致区域生态状况恶化,出现了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湿地萎缩等诸多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并对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以黄河源为研究对象,用遥感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
1.若要对1980-2000年近20年间黄河源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研究,选用何类型影像?辅助数据包括什么?


2.绘出必要的数据处理流程图。写出你认为适合本区的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分类系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