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甘肃省教育厅
所 属 学 校
西北师范大学
课 程 名 称
人 体 科 学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
■理论课(含实践) □实验(践)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生 物 学
课 程 负 责 人
俞 诗 源
申 报 日 期
2010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一○年三月
填 写 要 求
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俞诗源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7.9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教 授 |
电 话 |
13088799651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编辑部副主任
西北师大学报(自然版)主编 |
传 真 |
09317973201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Syyu006@nwn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器官发生及相关活性物质分析;
免疫化学;辐射生物学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人体科学
科学教育、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
450人
2.解剖生理学
教育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
3届 190人
3.组织学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选修课,2学时/周,3届
180人
4.发育生物学
科学教育、生物科学专业课,2学时/周,5届
420人
5.神经生物学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3学时/周,5届36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体科学实验
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
280人
2.解剖生理学实验
教育学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
190人
3.发育生物学实验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课,3学时/周,2届180人
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5届约44人;指导函授生毕业论文,5届40人;
5.指导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论文,5届
31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研究,西北师大教研项目,2006-2008,主持人
2.生物科学专业的优化与实践,省教育厅教研项目,
2004-2006, 主持人
3.生物科学函授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学校继续教育项目,2004-2006,主研
4.生物函授专升本教学模式研究,学校继续教育项目,2004-2006,主研
5.甘肃省精品课建设<人体科学>,2006-2009,主持人
四、出版的教材和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主编出版《人体解剖生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2.改善中学环境教育的策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7,59(3):73-74
3.情感因素影响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
陇东学院学报 2008,19(2):115
4.情绪的脑机制.
生物学教学. 2006,31(9):10-11
5.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 甘肃科技,2006,22(5):140-142
6.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高等理科教育.2005,3:19-22
7.多媒体技术与高校生物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 电化教育研究,
2006,3:63
五、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人体科学课的优化与实践
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7 主持人
2.《人体科学》课
获甘肃省精品课程称号2005
主持人
3.高师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
获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
4.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6
5.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7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无尾两栖类肺发生的超微结构及特异蛋白分析研究(编号303701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4-2007,主持人
2.蟾蜍肺发生中相关特异蛋白的分析,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04-06,主持人
3.锦鸡肾发育及相关蛋白的分析,甘肃省创新人才基金,
2006—2007,主持人
4.兰州南北两山野生动物资源考察,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
2006-2009,主持人
5.锦鸡视网膜发生的组织结构变化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分析,甘肃省创新人才基金,
2008—2009,主持人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X射线辐射对仔鼠皮毛生长及肝肾组织SOD、CAT活力及MDA含量的影响.动物学报.2008,54(6):1029
通讯联系人
2.红腹锦鸡肾的组织结构及EGFR,TGF-β,AQP-2在肾脏中的表达,动物学报.2008,54(2):323-331
通讯联系人
3.红腹锦鸡、石鸡和雉鸡的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动物学报.2007,53(4):674-681
通讯联系人
4.孕小鼠注射海洛因对仔鼠大脑颞叶皮层结构及ADA、SDH、NOS、GSH活性的影响.解剖学报,2009,40(2):8-15通讯联系人
5.Influence
of 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ectomy o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adult rats.
Neural Regen Res,2009,4(9):699-703第3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珍稀动物器官组织学及兰州两山动物资源调查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
主持人
2.脊椎动物几个器官的组织学研究,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主持人
3.川金丝猴的生殖生物学研究,获甘肃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主持人
4.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
2009
5.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
2004 |
|
|
|
|
|
|
|
|
|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⑴
2⑴-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杨颖丽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1.1 |
最终学历 |
博 士 |
职 称 |
教 授 |
电 话 |
0931-3351931 |
学 位 |
博 士 |
职 务 |
系主任 |
传
真 |
|
所在院系 |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Yangyingli6@sohu.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方向 |
平滑肌生理 |
2⑴-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讲授的主要课程及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
专业课, 5学时/周,5届,272人
2.人体科学及实验
专业课,5学时/周,3届,145人
3.分子生物学及实验
专业课,周4学时/周,5届,385人
4.生物化学仪器分析
专业课,6学时/周,3届,178人
5.指导教育实习,2届,22人
6.指导本科、函授毕业论文,5届,127人
二、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
人体科学课的优化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8
第2
2.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2008
3.《人体科学》课
获甘肃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5
第二主讲人
|
2⑴-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主持人
2009
2.补血草等西北盐生植物质膜蛋白的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2006
3.NO在白刺愈伤组织对盐胁迫响应中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主持人
2008
4.补血草属植物组织快繁体系的构建及其抗逆生理的研究,甘肃省教育厅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主持人
2007
5.兰州市工矿区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筛选及组织快繁技术的研究,兰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主持人
2007
二、发表的学术论文
1.Yang Y.L.,
et al.
Properties of plasma membrane H+-ATPase in salt
treated Populus euphratica callus. Plant Cell
Reports,2007,26:229-235.(SCI,IF:1.975)
2.Yang Y.L.,
et al. NADPH oxidase-dependent H2O2
production, induced by salinity-stres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otal calcium in wheat root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2007,164: 1429 – 1435
(SCI, IF:2.23)
3.
Cd2+胁迫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9.(通讯联系人)
4.
Pb2+胁迫对两种小麦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植物研究,2009.(通讯联系人)
5.硝普纳对白刺愈伤组织膜脂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植物研究,2009,第1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西北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植株再生体系构建的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
主持人
2.极端环境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省高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
主持人
3.第六届甘肃青年科技奖
2007
4.第十四届甘肃青年教师成才奖
2007
5.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入选人2009 |
|
|
|
|
|
|
|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⑵
2⑵-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侯天德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56.2.24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教 授 |
电 话 |
09317973373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
传 真 |
|
所在院系 |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houtd@nwnu.edu.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神经生理、运动生理、神经药理以及高原神经内分泌生理、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及功能应用研究 |
2⑵-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动物生理学
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3届,150人
2.人体解剖生理学
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4届,250人
3.高级生理学
专业课,2学时/周,5届,300人
4.免疫学
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5届,300人
5.健康教育
选修课,2学时/周,5届,50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学生250人;
教育实习,学生11人;
毕业论文40人。
三、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人体解剖生理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
参编,(俞诗源主编)
2.《动物生理学考研精解》,科学出版社,2007
参编,(崔庚寅主编)
3.《生理学实验释疑解难》,科学出版社,2007
参编,(崔庚寅主编)
4.《生理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编,(谢景田主编)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人体科学课的优化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
第3;
2.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
第5
3.《人体科学》课
获甘肃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5第三主讲人
4.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2006
5.甘肃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5
|
2⑵-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沙鼠干旱耐受生理研究,甘肃省教育厅,
主持人
2008;
2.辽西野山杏仁油的开发利用研究,该成果转让企业并产业化,转让金额60万元,第三,2007
3.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该成果转让企业并产业化,转让金额60万元,第三;
2004
4.番茄酱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第四
5.沙蒿多糖结构及其应用研究,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第四
二、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Norepinephrine
Attenuates Hypoxia- Inhibited 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Release in Median Eminence and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Rat Hypothalamus. Neuro Endocrinol Lett 2005,
26 (1)
(SCI)
第一
2.Hypoglycemic
effect of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 seed
polysaccharide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Swiss
medical weekly. 2006, 136: 529-532 (SCI)
第三
3.光刺激蛱蝶和菜粉蝶复眼引起的视神经节层电生理反应,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03,
第一
4.北艾蒿的脂肪酸成分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
3466,
第一
5.镉对兔血压和离体主动脉平滑肌张力的影响,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2006,11:666-668,
第二
三、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
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第三;
2.《葡萄酒工业废渣的开发应用》,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第二;
3.《下丘脑
CRF
及其基因家族在高原低氧应激与适应生理中的主导性调节》,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第六
4.辽西野山杏油的开发利用研究
省科委鉴定(国际先进)
2006,
第三;
5.专利:4项获国家专利,2项排第2,
(如一种降糖的沙蒿多糖制备及其应用,ZL
2005 I 0002228.5
国家发明专利,第二,
2006) |
|
|
|
|
|
|
|
|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⑶-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杨建设 |
性 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75.8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副教授 |
电 话 |
13669361063 |
学 位 |
理学博士 |
职 务 |
|
传 真 |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yangjs@impcas.ac.cn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730070) |
研究方向 |
细胞生物学,辐射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纳米医药学 |
2⑶-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人体科学》,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2届,116人
2.《癌生物学》,公共课,4学时/周,2届,70人
3.《生物伦理学》,公共课,4学时/周,2届,140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动物生理实验》,专业课,4学时/周,2届,116人
2.指导毕业论文设计,4届学生人数25人
三、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人体科学》课
获甘肃省级精品课程称号,2005,第五主讲人
|
2⑶-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西北师范大学科研骨干项目(NWNU-KJCXGC-03-57),主持人2009-2010
2.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项目(NWNU-KJCXGC-03-49),子项目主持人,2009-
2010
3.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内外优秀人才计划项目(070430SRC1),主持人,
2008-2010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60400686,主持人,2006-02008
5.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液相超声法制备中药纳米颗粒及其药效研究”(20090010),
主持人
二、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Jianshe Yang(1) A new
radiosensitizer: Superoxide CNT. Gene Therap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8,12:247-252
2. Jianshe Yang(2) In vitro capability of carbon
nanotube-GnRH conjugates on killing prostate cancer
cells. Carbon,2007,45:1921-1927
3.Jianshe Yang(1) Oxygen Adsorption by Carbon
Nanotubes and Its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Radiotherapy. IET Nanobiotechnology, 2007,1:10-14
4.Yang Jianshe(1) A method on theoretical simulation
of chromosome breaks in cells exposed to heavy
ions. Radiology And Oncology,2008,42:32-38.
5.Yang Jianshe(1) Correlation between initial
chromatid damage and survival of various cell lines
exposed to heavy charged particles. Rad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Biophysics,2006,45:261-266
|
|
|
|
|
|
|
|
|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⑷-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丁艳平 |
性 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80.2 |
最终学历 |
研究生 |
职 称 |
讲师 |
电 话 |
13619328707 |
学 位 |
博士 |
职 务 |
教师 |
传 真 |
|
所在院系 |
生命科学学院 |
E-mail
|
dingyp05@163.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方向 |
解剖生理/发育生物学 |
2⑷-2
教学
情况 |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人体科学》课程,专业课,3学时/周,2届,108人。
2.《发育生物学》课程;专业课,2学时/周,2届,116人。
二、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人体科学实验》,
专业课,2学时/周,2届,108人
2.《发育生物学实验》,专业课,2学时/周,2届,116人
3.指导本科生22人。 |
2⑷-3
学术
研究 |
一、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The arterial
supply to the brain of the yak (Bos
grunniens).Ann
Anat
2007
1/3
2.The Nervous
Supply to the Nasal Cavity of the Yak (Bos Grunnies),
The Indian Veterinary Journal. 2007 2/3
3.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eye of the yak(Bos
Grunniens).Res
Vet Sci.
2008
2/4
4.The Cranial
Cervical Ganglion and its Branches in the Yak (Bos Grunniens).
The Veterinary Journal, 2007 2/6
5.Influence of 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ectomy o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nd learning and
memory in adult rats.
Neural Regen Res,2009
1/5
二、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野生双峰驼遗传多样性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005
第六
2.甘肃省珍惜动物器官组织学及兰州南北两山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
获甘肃省高校科技成果二等奖,2008
第三 |
|
|
|
|
|
|
|
|
|
|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位\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俞诗源 |
男 |
1957.9 |
博士\教授 |
人体科学 |
人体科学理论和实验课教学 |
杨颖丽 |
女 |
1971.1 |
博士\教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侯天德 |
男 |
1956.2 |
博士\教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杨建设 |
男 |
1976.10 |
博士\副教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丁艳平 |
女 |
1980.2 |
博士\讲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张德禄 |
男 |
1965.1 |
博士\副教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杨 洁 |
女 |
1977.3 |
硕士\讲师 |
人体科学 |
同 上 |
程
昉 |
男 |
1966.12 |
学士\实验师 |
人体科学 |
人体科学实验课辅导 |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
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本课程教学队伍分别毕业于985院校、211大学和中科院研究所,研究领域
广泛,但都与人体科学紧密相关,涉及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人体科学的几个主要领域。
1.本团队的知识结构
本团队有博士6人,占75%,硕士1人,占12.5%,本科1人
2.本团队的职称结构
本团队有教授3人,占37.5%,副教授2人,占25%,讲师2人,占25%实验师1人,占12.5%
3.本团队的年龄结构
本团队年龄结构合理.45-55岁3人,占37.5%,36-44岁2人,占25%,
35岁以下3人,占12.5%
4.本团队的学缘结构
本团队教师来自于211大学和中科院所属研究所7人,占87.5%,普通院校毕业1人,占12.5%
5.师资配置情况
每学期都有3-4位教师担任理论课教学工作,有3-4位教师担任实验教学和辅导工作,师生比近1:20-25。 |
3-3
教学改
革与研
究 |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1)确立两条主线、两个层面、五门课程的建设规划
根据学科发展和高师培养目标,课程组提出“以形态学和机能学为两条主线,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面开设人体科学、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和健康教育五门课程”的建设规划,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甘肃省精品课.
2)强化师范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
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教学重点与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医学教育有所不同,而教材是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但国内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的人体科学教材较少,为此,我们
①开展教材研究,发表了“对解剖生理学有关问题的讨论”等教学研究性论文;②积极申报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立项,结合师范教育特性,主编出版系列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人体组织解剖学教材2部,参编生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释疑、生理学精解教材3部,编写实验教材1部,克服了高师生物科学专业相关教材少的问题.
3)建立符合民族教育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实证教学
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生成绩和素质差异较大,为能统一教学,又能保证整体质量,根据人体科学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
①自编人体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生物学等教学课件5套,编制彩色教学幻灯片组织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2套,编制人体科学教学投影胶片1套,复制教学录像片10余部,绘制教学挂图多张,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化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引导观察讨论为辅的实证教学模式.
②认真钻研讲课艺术,讲课中注意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授课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人体科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和由于民族生素质差异教学困难的问题;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解剖学杂志>、<高等理科教育>等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1篇.
4)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实验教学是培养动手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水平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但西部高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课程组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①全天开放实验室,学生预约实验,为学生科技活动增加了发展机遇;②联系西部实际,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动手实验,对提出较好方案的学生还提供经费支持;
③师生自行设制标本300多件、组织学标本多套,自制学习记忆训练迷宫、一次性回避反应箱、切片展台、温控仪实等验设备30多件,既解决了标本、设备少的问题,又克服了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5)创立研究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和条件支持,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已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科技成果.2005年来参加本课程组科研学习的学生400多人,参与发表论文80多篇、获省高校科技奖3项、省环保杯科技奖1项、省大学生挑战杯赛奖3项.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6)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人体科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中75%以上的知识点要以具体的“形象”来承载传递、展现其内函.课题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数十年收集制作的标本、切片、图片等资源为基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文件、课件、图片、实验指导、模拟试题、阅读书目等课程资源全部上网,供学生免费使用,既方便了教学,提高了质量,又节省了教学开支.
7)改变过去笔试传统单一考核方法,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口试、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即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又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强化教学文件建设
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和当地经济建设实际,修订、制定了不同专业人体科学和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10份,促进和保证了形态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9)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
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课程组坚持教学科研并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学.
①围绕当地生物资源现状与经济发展实际,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完成教学科研成果15项(其中有5项居国内领先水平),申请国家专利3项,转让2项,获教学与科技奖18项,发表科研论文180多篇,并将有关成果充实到教学中.
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人体科学高层次人才,2005年来培养生理学、发育生物学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等60人.③结合讲课内容,宣传从事生物学事业的光荣感与使命感,并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关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做到了教学与科研、教书育人的统一. |
3-4
青年教
师培养 |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1)参加学术交流,选派教师参加短期培训、学术会议等,扩大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学科发展前沿;
2)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给青年教师配备导师,以老帮小,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技能;通过观摩教学等方式推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
3)外出攻读学位,送教师到重点大学和中科院攻读学位,提高团队整体专业素质;
五年内已有2人晋升为教授,1人晋升为副教授,2人晋升讲师,3人获得博士学位. |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人体科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发展与生物学科的发展分不开。从20世纪50年代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大前身)成立生物系开始,《人体组织解剖学》与《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该系主要的专业核心课。1981年高等教育教材《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及1985年《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出版使我院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00年西北师范大学院系调整后,结合我院学科发展的目标及学生的特点,生理学与解剖学合并,成为“二合一”的《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在此基础上,对解剖学与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开设了《人体科学》课,并成立了人体科学课程组。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层次的多样化,在为本科生开课的基础上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开设了《人体科学》课,同时,还为成人教育开设了《解剖与生理学》课,为教育学院开设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课,还为我院本科生开设了《组织学》、《高级生理学》、《神经生物学》、《健康教育》等选修课,使我校的《人体科学》课程成为一门多层次的教学课程。
近几年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优化、实验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多次调整和修正,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 |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与综合性大学和高等医学教育有所不同,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学生应该比较全面地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人体科学知识和生理卫生常识。人体科学课是本院生物科学专业和科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或限选课之一,是生物技术、制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通过人体科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体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形态、结构,以及各器官系统的主要生理过程及机制;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各器官的影响,以及一些卫生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人体科学由器官组织学、大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三个模块组成。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组织、神经肌肉组织的一般生理;骨骼和骨骼肌;神经系的结构与生理;感觉器官的结构与生理;血液;血循环的结构与生理;消化系的结构与生理;呼吸系的结构与生理;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排泄系的结构与生理;内分泌系的结构与生理;生殖系的结构与生理等。
理论课中器官组织学模块30学时,大体解剖学模块26学时,生理学模块36学时. |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器官组织和神经系的结构与生理,难点是神经系的结构与生理。主要办法:
①灵活多样的实证教学
自编人体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生物学等教学课件5套,编制彩色教学幻灯片组织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2套,编制教学投影胶片1套,复制教学录像片10余部,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化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引导观察讨论为辅的实证教学模式.
②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
讲课中注重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授课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及“课堂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人体科学枯燥乏味的弊端. |
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1)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
西部高校教学经费严重不足,制约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课程组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①全天开放实验室,学生预约实验,为学生学习和开展科技活动增加了机遇;
②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动手实验,对提出较好方案的学生还提供经费支持;
③联系西部实际,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设制标本300多件、组织学标本多套,自制学习记忆训练迷宫、一次性回避反应箱、切片展台、温控仪等实验设备30多件,解决了标本、设备少的问题,又克服了教学经费不足问题.
2)创立研究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和条件支持,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已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科技成果.2005年以来参加本课程组科研学习的学生400多人,参与发表论文80多篇、获省高校科技奖3项、省环保杯科技奖1项、省大学生挑战杯赛奖3项。我们参加完成的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实践成果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
|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组织学研究方法、解剖学研究方法和生理学研究方法,进一步了解掌握人体科学理论与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明显提高,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和就业竟争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结构部分: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学时数 |
类别 |
类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上皮组织和结统组织观察
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观察
运动系的解剖与观察
循环与免疫系的解剖与观察
消化系与呼吸系的解剖与观察
泌尿、生殖系的解剖与观察
中枢神经的解剖与观察
外周神经的解剖与观察
感觉器官的解剖与观察
生物切片技术
综合实验2(自行设计)
综合实验3(自行设计) |
2
2
2
2
2
2
2
2
2
6
6
6 |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综合
综合
综合 |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选做 |
生理部分: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学时数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神经肌肉标本制做和骨骼肌收缩分析
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和去大脑僵直
去小脑后的效应和破坏一侧迷路后的效应
血细胞计数、血型鉴定、血红蛋白测定
离体心脏灌流
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平滑肌生理特性分析
尿生成的调节
综合实验1(自行设计)
综合实验2(自行设计) |
2
2
3
2
2
3
2
3
2
3
6
6 |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基础
综合 |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必做
选做 |
|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1)小组实验教学
每班分两大组两次实验,每大组再分6~8个小组进行实验,由任课老师和实验教师共同指导,每位教师指导10-15名学生。
2)开放性实验教学
①全天开放实验室,学生进行预约实验;②联系西部实际,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③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教学活动,师生共同设计制作器官、组织学标本和简易的实验设备等. |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全面考核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内容的理解、方法和步骤的了解情况、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等
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口试、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即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又检查学生动手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有《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二版),王玢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第三版),周美娟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我们主编出版了《人体组织解剖学》(1999)和《人体解剖生理学》(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007)教材2部;参编《生理学实验》、《生理学实验释疑》、《生理学精解》教材3部,自编实验教材1部,克服了高师本学科相关教材少的问题.
2.
扩充性资料
在使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参考教育学、医学院校的解剖学与生理学教材,如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理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于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等,我们还编制了《组织学》、《人体解剖学》幻灯片及《人体科学》投影胶片各一套,录制教学片10余部,绘制各类教学图片300多张,均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3.网络资源
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课程资源全部上网.人体科学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中75%以上的知识点要以具体的“形象”来承载传递、展现其内函.课题组以形态学、生理学大纲为依据,以数十年来收集制作积累的标本、切片、图片等资源为基础,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制作了教学及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并将教学文件、课件、教学图片、实验指导、模拟试题、阅读书目等课程资源全部上网,供学生免费使用,既方便了教学,提高了质量,又节省了教学开支.
学校所有多媒体教室和学院微机室全天开放,学生可随时上网查阅和学习人体科学的有关知识
4.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学校和院系支持下,已建成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人体标本室》1个和《基础医学实验室》1个,有各类标本800多件,有仪器设备310多台件,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加强实验室的管理,我们面向学生全面开放了实验室,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实验室管理制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教学和学生的科技活动小组增加了发展机遇,增加了他们学习实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实验室即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能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服务。 |
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1)具有民族教育特点的灵活多样的实证教学.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生成绩和素质差异较大,为能统一教学,又能保证整体质量,根据人体科学特点及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建立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化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引导观察讨论为辅的实证教学模式.
2)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
①认真钻研讲课艺术,讲课中注意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和难点,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授课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人体科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和由于民族生素质差异教学困难的问题;
②采用“课堂讨论”的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课堂讨论,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③根据授课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学科的发展。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灵活多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人体科学教学,课程组自编人体科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神经生物学等教学课件5套,编制彩色教学幻灯片组织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2套,编制教学投影胶片1套,复制教学录像片10余部,绘制教学挂图300多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彩图、流程图、示意图等,将传统方法所无法完全展示的内容以现代教学技术展示出来,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物学知识信息日益膨胀的无限性与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我们已将上课所用的所有课件加载到学校网站,免费供学生在线学习和观看。
4)开放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指导教师重点讲解与提问,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及实验数据检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实验前对所做的实验有所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操作实验仪器,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实验室全面开放,学生可预约进行实验,学生可按自己的时间随时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做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5)研究性学习
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和条件支持,学生自主活动,自主管理,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学生结合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自己设计、动手实验,学生创新实践的部分成果已直接转化为教学实验。
6)改革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实验操作、口试、现场问答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即检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水平,又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实践能力普遍提高,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在《人体科学》多年的建设过程中,课程组教学受到学院师生的好评,得到学校主管部门、校内外有关专家及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肯定和赞赏;基础医学实验室已向我院本科生、研究生及教育学院本科生、体育学院研究生开放。本课程已被评为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和甘肃省精品课。
(一)课程组已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⑴俞诗源
杨颖丽
侯天德《人体科学》的优化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8
⑵俞诗源(1)
面向未来培养跨世纪生物学人才 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0
⑶俞诗源
杨颖丽
侯天德等《人体科学》获甘肃省精品课程
2005
⑷侯天德(3)
研究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实践 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
⑸俞诗源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
2009
⑹俞诗源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第一层次入选人
2004
⑺杨颖丽
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
2007
⑻杨颖丽
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入选人
2009
⑼杨颖丽
获第十四届甘肃青年教师成才奖2007
⑽杨颖丽
获甘肃青年五四奖章标兵
2008
⑾侯天德
甘肃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6
⑿侯天德
甘肃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05
⒀俞诗源等
高师生物专业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获西北师大教学成果一等奖07
⒁俞诗源
获西北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7
⒂俞诗源
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6
⒃杨颖丽
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 2008
⒄俞诗源
获西北师大教学科研双股干称号和优秀班主任奖
⒅俞诗源、侯天德、杨颖丽、张德禄五人次获西北师大教育教学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二)指导学生获奖情况
1.2005、2006年指导的学生获第五届、第六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2.每年有数名学生在本课程组成员的指导下获教育实习优秀成绩。
3.2006、2008年学生参与完成的成果分别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校内同行专家的评价
校内同行认为《人体科学》课程选用了优质教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对教学内容熟悉,教学要点安排适度,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课堂讨论、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良好。
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专家认为课程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态度端正,备课精心,对课程教学内容熟悉,能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讲课生动,有启发性,能及时把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显著。
(四)校外同行专家的评价
校外同行专家对我校的《人体科学》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兰州大学医学部的瞿颂义教授指出,西北师大的《人体科学》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各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建林教授认为,西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人体科学》课程“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影响”。
我们的教学与教材研究论文得到原国家教委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小鲁教授和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的高度评价.
我们主编出版的教材是教育部批准立项出版的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已在全国40多所高等师范院校使用,人体解剖生理学和人体组织解剖学已累计发行十万余册.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五)学生的评价
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满意。学生普遍反映:《人体科学》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应用启发式、探究式、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近五年来在本课程实验室上课人时数接近8万.创新性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常常是不到点就来,下了课不走;常年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人数达90余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科技成果;创新实践有效地支持了人体科学课的理论教学与教学改革.学生对本课程给予高度的评价.“原来在我眼中,人体科学就是枯燥的记忆,今天发现人体科学竟是如此的神奇和奥妙…”“在实验室看到如此美妙多变的现象,内心惊奇,又有刨根问底的欲望,引发了我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的无限思考…”.
在学生评教中,2005、2006、2007、2008年本课程组教师在全院35位教师中位居第3、5、7、8、13等名次。 |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1)人体科学的优化与实践视频材料
2)主讲教师俞诗源讲课录像
3)主讲教师杨颖丽讲课录像
4)主讲教师侯天德讲课录像
5)主讲教师张德录讲课录像
6)主讲教师杨建设讲课录像
7)主讲教师丁艳平讲课录像
|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具有师范教育特点的系列教材
主编出版教材2部,参编教材3部,自编实验教材1部,主编出版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填补了国内师范院校本学科教材的空白.
2)具有民族教育特色的的实证教学,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电化教学、实验教学、演示教学、引导观察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和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有效克服了人体科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和由于民族生素质差异教学困难的问题.师生自行设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形象直观、方便实用的教学标本和实验设备,在国内师范院校具领先水平.
3)研究性学习模式
学生结合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管理,自己设计、动手实验,学生创新实践的部分成果直接转化为教学实验.
|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是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科学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又是教育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已形成明显的特色。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突出了师范性特色,注意了地方特点,科学地解决了教书育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前沿、特殊与一般的矛盾,使人体科学教学及课程建设走上了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并已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达到了国内同类课程的领先水平,不仅对高等师范院校人体科学教学及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普通高校的组织学、解剖学、生理学教学及课程建设同样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学经费不足;
2.校际交流不够广泛. |
6.课程建设规划
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充分发挥《人体科学》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作用,把课程建成西部一流和全国有影响的精品课。
1.
进一步完善符合本院学科发展、切合学生实际的人体科学课程的教材,讲课内容不断改进,使基础知识更为精炼,与本学科前沿热点结合更为密切,推出新的教材供学生使用和参考;
2.不断充实网上资源,增加更多的图片及动态教学内容;
3.逐步完成授课录像工作,争取3~5年内全程录像上网;
4.建设和完善配套实验内容,开发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 |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有五名主讲教师全程授课录像上网. |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人体科学—网址:
http://jw1.nwnu.edu.cn/jpkc/jwc/2009jpkc/rtkx/index.htm
课程简介 |
教学大纲 |
教学课件及资源 |
课程试题 |
获奖证书 |
|
|
人体科学课件 |
|
|
精品课程申报表 |
|
生理学课件
|
|
|
|
|
组织解剖学课件 |
|
|
教学队伍 |
|
组织学课件 |
|
|
|
|
神经生物学课件
|
|
|
教学研究成果 |
|
|
|
|
实践教学图片
标本器材制作
课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专家点评
|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http://jw1.nwnu.edu.cn/jpkc/jwc/2009jpkc/rtkx/index.htm |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出台《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西师发【2005】29号)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
行)
……
六、保障与激励
第二十条 学校设立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精品课程建设经费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 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每门课程8000元,在建设期首次拨付5000元,课程验收合格后拨付3000元,用于课程维护。
省级精品课程增加建设经费每门课程4000元。被授予“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者,学校奖励5万元。
第二十二条 省级以上(含省级)精品课程可直接获校级教学成果奖励。
第二十三条 学校要求各学院相应制定院级重点课程建设规划,以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
行)》实施6年多来,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良好,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四十门,校级精品课程102门。 |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支持本课程申报省级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增加建设经费4000元。待课程完善后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奖励5万元。 |
8.
说明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