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
所属学校
西北师范大学
|
课程名称
西
方
哲 学 |
课程层次(本/专) 本 科 |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哲 学 |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西
方
哲
学
|
课程负责人
李 朝 东教授
|
申报日期
二ΟΟ四年七月
|
二ΟΟ四年 七 月 六 日
填 写 要 求
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 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李朝东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
|
最终学历 |
大学本科 |
职 称 |
教授 |
电 话 |
7971419(办)7972789 |
||
学 位 |
在读博士 |
职 务 |
副院长 |
传 真 |
|
||
所在院系 |
西北师大 政法学院 |
E-mail |
lichd@nwnu.edu.cn |
||||
通信地址(邮编) |
730070 兰州市 安宁区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西方哲学,专业必修课,周5-3学时,00—03届,学生人数321人 2、中西哲学与文化精神,跨系选修人文素质课,周4学时,00—03届,1720人 3、西方哲学专题,研究生课程,周三学时,01—03级硕士研究生 4、另外还承担研究生专业学位课和教育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公共政治课。 二、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2000—4年指导22篇本科生毕业论文;1999年指导13名本科生教育实习。 2、2000年—2004年负责组织实施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硕士的论文开题报告和答辩工作。 三、近五年来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参加《“2+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学校教学改革2003立项。 四、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高师院校哲学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获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3年被评为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2002年3月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材奖 |
||||||
1-3 学术 研究 |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主持2002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德法并治方略的对策研究”(02BZX058)的研究工作 2、主持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课题“西北民族地区教育的文化性与文化功能研究” (OMB030389)的研究工作 二、近五年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西方哲学思想》,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001年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1) 2、《现代教育理念的知识社会学反思》,《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1-1) 三、近五年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主持完成“探寻人类精神的家园”,2000年获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
||||||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 (含外 聘 教师)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科专业 |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
马俊峰 |
男 |
1969、12 |
讲师 |
西方哲学 |
主讲经验论、唯理论和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
|
姜宗强 |
男 |
1968、3 |
讲师 |
西方哲学 |
主讲古希腊和中世纪哲学 |
|
山郁林 |
男 |
1971、8 |
讲师 |
西方哲学 |
主讲现代英美哲学 |
|
李育红 |
女 |
1956、8 |
副教授 |
西方哲学 |
主讲现代法国哲学 |
|
张和平 |
男 |
1954、8 |
教授 |
西方哲学 |
主讲西方马克思主义 |
|
|
|
|
|
|
|
|
2-2 教学 队伍 整体 情况 |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主要开设对象是哲学系哲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以及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学队伍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33岁,平均年龄35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100人,哲学专业学生30人,师生比例为1∶43。 马俊峰,南开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山郁林,兰州大学西方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英美科学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姜宗强,吉林大学哲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张和平教授,从事编辑工作和西方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李育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硕士,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哲学原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制定培养计划,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和访学进修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
|||||
2-3 教学 改革 与教 学研 究 |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学科研活动涉及到西方哲学、哲学原理、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 1、从哲学的宏观层面反思教育理念。科学知识时代,为教育的理念共识作价值判断的先验前提却十分脆弱。科学知识的教育日益专业化、技术化和实用化,实证性知识更多地关心的是器物的更迭和演进,它极其丰富地开启了人的感觉能力或本质力量,却造成了人的心灵的虚无化和精神世界的轻浮化——“单面的人”。 2、从教学论的角度认识探索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哲学课程的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要培养有理性、有思想和有坚定信仰,更要培养自由、自尊、尊严、个性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 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原则,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模式,做好课程评价,提高教学艺术。 教学队伍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并获得多项研究奖励。 |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国内情况:“西方哲学史”是哲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关于这门课程的开设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当时北京大学由胡适先生讲授,继之有张颐、贺麟、陈康、郑喜、任华等著名教授讲授这门课,1952年院系调整,全国哲学系都合并到北大哲学系,全国各院校研究西方哲学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继续传播着西方哲学的火种和人类智慧的成果。文革期间,此课开设几乎中断。1978年,全国各大院校重新恢复与重建哲学系,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院校率先开设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并组织译介和出版了《西方哲学原著选读》、《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与大量的其他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应该说80年代是西方哲学著作译介时期,使我们有幸认识了西方哲人与他们的思想,看到了西方哲学的博大精深。90年代西方哲学在我国进入一个深入研究与发展阶段,这主要取决于80年代的思想解放,摒弃了苏联日丹诺夫关于“哲学史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军对阵”的定义的结果。现在随着院校建制的健全,全国各大院校都开设了西方哲学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进入实质研究和发展性阶段。 我校情况:“西方哲学史”从50年代开始就已作为政史系的专业必修课程开设,到80年代在政治系政治教育专业中分为两个部分,即作为专业必修课程的“西方哲学史”(周六学时)和选修课程“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周四学时),由张学军教授主讲,培养了一批比较有学术成就的青年学者。从90年代在教学改革中,“西方哲学史”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合并为一门“西方哲学”,由张晓林老师(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和李朝东老师主讲,最初每周六学时,后来变成周五学时;从2000年起,西方哲学课程主要由李朝东教授、李育红副教授、马俊峰博士主讲。 目前,政法学院正在积极申请设立哲学专业,西方哲学作为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课,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建设。目前该课程的教师职称构成为二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三名讲师;学历构成为博士三人,硕士二人。 |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第一章:西方哲学概论:主要掌握哲学的概念,本体论的念 第二章:从宇宙论到本体论。主要掌握本原的概念,从发生学意义追问世界的本原。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气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无规定”;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本原;爱菲斯学派,逻各斯;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恩培多克勒四根说;阿那克萨戈拉 “种子说”和“奴斯说”;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 第三章:从感性到德性:智者文化;普罗太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德性就是知识,精神接生术,认识你自己。 第四章:从理念本体到伦理本宗教。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学派; 第五章:从此岸到彼岸。教父哲学;奥古斯丁的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哲学,理性与信仰的关系,存在先于本质,上帝存在的证明,灵魂、理智和唯神史观。 第六章:理性的光芒与独断。唯理论的创立;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萨的泛神论的唯理论:实体学说,属性学说,样式学说;莱布尼茨单子论的唯理论。 第七章:经验的原则与怀疑。经验论的创立,培根的哲学思想,经验论的片面化;霍布斯的哲学思想,经验论的体系化;洛克的经验论哲学,两种性质,两种观念,经验论的转向;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休谟的知觉论,因果联系论。 第八章:理性批判与绝对哲学。康德哲学,纯粹理性批判,关于感性的理论,关于知性的理论,关于理性的理论,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批判,美学及先验人类学,自我和绝对哲学;费希特的知识学;谢林的绝对同一哲学。 第九章:逻辑哲学的辩证法。黑格尔哲学的本质,精神现象学,纯粹理念的科学。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通过对本课的教与学组织方式,使所学者能初步的了解与掌握西方哲学发展的脉洛,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并给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知识视域,对增进理解和诠释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以便使他们在如今重视人才,尊重知识的时代,能一展宏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此所学者必须掌握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基本哲学命题,哲学家的基本思想观点,他们之间思想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他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对它的评价。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在哲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一些哲学问题对话式的讨论,来增强学生的哲学兴趣,通过开展哲学沙龙,培养他们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思维方式,使一些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涌现出来,学习热情和专业知识得到极大提高,其中的佼佼者不仅写出了优秀的毕业论文,而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内名校的硕士研究生,并获得有关导师的好评。 |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哲学专业的图书资料及各种硬件设施基础情况。哲学专业拥有各种图书资料2.5万余册,4个图书阅览室(约280平米),其中西方哲学类图书资料1.2万余册,中外文哲学期刊25种。硬件设施主要有:(1)办公用房:集中在我校教学2号楼1-3层;共计30间,约 |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西方哲学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话语系统和理论传承,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除了体现一般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基本特征外,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批判精神、对中西文化比较反思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教师深入浅出、脉络分明的讲解,使学生具备有别于传统文化的西方哲学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及重要理论予以专题讲解,并抽取若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小组辩论,同时将以上教学内容与其他哲学类课程加以横向联系,增强教学效果。阶段性的课程小论文也是本门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与深化课堂知识至关重要。近年来,多媒体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毕竟除了人们的交谈外,在各种媒介中也充满哲学思辨,适当地借助于音像制品、互联网资源的感性影响,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但必须指出,尽管西学东渐时日已久,但作为一门有着严密体系的课程的西方哲学本身,不经过细致专门的讲解,那种思辨的魅力就不能得以充分展现。这门课既要普及必要的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进入理性与智慧之门,所以不应在技术手段上过于繁复。 近几年以来,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与教学方法手段相关的问题,统一思想,从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多方面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认真准备了相关的教学文件,编写了详实的具有较强操作性和适应性的大纲、参考书目、课堂讨论方案,并制定出了与课时相对应的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安排。 2.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的可行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3.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编写试题,重视题型的多样化和对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主观性试题的比例有很大提高,但并不因此而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4.鼓励教师以新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将“群体”的机制引入到课堂讨论中,使得讨论能在宽松的思想氛围中展开但又不致流于散漫。 5.主动了解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并热心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使教学内容的相关分析贴近学生实际,消除西方哲学的神秘感和隔阂感,并把学生教师间与“代沟”有关的思想交流障碍减至最少。 6.在学科论文的设计上,避免对于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辩性和思想性。 7.列出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西方哲学名著、传统哲学名著、哲学普及读物、自然科学普及读物及本系教师哲学著作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基本阅读书目及扩展阅读书目。 8.组织学生看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制品,在形象直观的学习中,加强学生对有关哲学问题的理解和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教学中逐步引入问题式教学法。即在总体把握西方哲学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章节所讲的重要人物、派别和基本学说,提出一些兼具思辨性、趣味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如“你如何为苏格拉底辩护”等问题进行讲解与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教研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哲学问题的理解,同时由于其较强的思辨性与现实性,引发学生对西方哲学的浓厚兴趣。 10.教师定期交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经验并就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校内同事举证评价:原政法系系主任张学军教授认为,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和教学计划中,西方哲学史课程作为基础必修课,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受到了教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这门课程是哲学思考的基础之一,是哲学类课程中教学效果最好的课程。 哲学系教师王翠英副教授认为,与西方哲学相关的门课程在全校的学生当中已有良好的口碑。 社会学系系主任教授贾应生教授: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授课难度很大,因为它关联到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需要阅读大量的哲学原著,精研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能够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实属难得。 2.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西方哲学》课程得到校外专家的好评。李朝东教授的专著《形而上学的现代困境》获得甘肃省优秀图书奖,《西方哲学思想》作为西方哲学课程的教材和参考用书,曾获甘肃省社科成果一等奖,并被有关专家认为代表了新时期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水平。李朝东教授还获得“甘肃省十大教学名师”称号,荣获各类教学科研奖励十余项。 3.据统计,近五年来,全校包括本院相关专业学生对西方哲学课程有较高的满意度,普遍认为这门课程使他们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知识面,对西方文化有了客观的、系统的了解,并在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有了提高,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完善大有裨益。在课程评教活动中,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指数在所有课程中处于前列,居于优良的范围。 |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1.基础性与拓展性共存。西方哲学在高校本科课程体系尤其是在人文课程中,处于主干和基础地位,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植有密切关联。另一方面,西方哲学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和学科拓展能力,并在专业学习方面能够提供更开阔的视域和更深入的把握。 2.思辨性与知识性兼备。哲学是智慧的学问,从本质上不提供现成的、终极的真理,西方哲学尤其如此。哲人们经数千年的执著追问,积淀了极富思辨性的永恒命题,大量的术语、命题、个性化的体系建构及其相关文本已经凝聚为极具人文价值的知识形态,其丰富、严谨程度不亚于任何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知识性。在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构成中,西方哲学知识应有一席之地。 3.批判性与创造性并重。西方哲学是爱智慧、求真理的批判探索过程,作为本课程并非仅仅提供基本问题的现成答案或仅限于特定学说、观点的罗列,而是要使学生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具备积极的怀疑精神。已有的哲学论证和思想轨迹不是一种限定和束缚,而是时代背景下思想重构和实践创造的起点。在这门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与批判性思维的实验过程是辩证统一的。 |
4-2
本课程在校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1.在哲学专业中,本课程属于主干基础课,课程时数多,内容丰富,在整个课程架构中居于中心地位。 2.在2+2人才培养模式中,在政法学院的其他专业的通识课程的体系中,本门课程属于核心必修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必修课。 3.在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综合教育类型课程体系中,本课程属于人文社科跨系选修课。 |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仍需要进一步改进教材,使之体现西方哲学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时代特色。 2.教学时数太少,某些方法如讨论仍没有时间保证。 3.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简单化、形式化、表面化。并不是所有的抽象性都能和都必须得到形象性说明,必须把多媒体手段在哲学教学中的应用置于合理的范围中,避免盲目依赖。 4.未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讨论和实践的机会,因而学生的参与体现不明显,懒于思考而惯于接受呆板和现成的理论。 6.基本阅读书目及扩展阅读书目的有效推荐仍需改进。 7.授课内容与时代要求、现实社会问题、青年关注的问题结合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8.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较低,抽象问题理解的感性材料、背景知识的展示及分析不够 |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在未来发展中,西方哲学课首先要作为政法学院重点课程来建设,将在课程内容规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教学研究、教材规划、教学管理、综合教学文件、授课内容和效果及其他教学环节做出全方位的努力。同时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全面、专业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使西方哲学课成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文字版章节讲稿及教学录像将陆续在西北师大网上公布。 |
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本课程已经上网公布的教学文件资源有: 1、“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 2、“西方哲学”课程讲义 3、“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参考书目 4、“西方哲学”课程复习思考题 5、“西方哲学”课程教师讲课录像 |
6. 说明栏
课程负责人情况: 李朝东,教授、在读博士,现任西北师大政法学院副院长,西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西方哲学栏目审稿人,香港“思想与文化丛书”编委,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中国哲学、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表科研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2部,参编教材2部, 发研究方向: 西方哲学、西方伦理思想、中西文化比较等; 目前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持一项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获得过甘肃省政府社科成果一、三等奖,甘肃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甘肃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 自我评价: 在工作中能顾全大局,任劳任怨,具有较好的协作精神,工作思路清楚; 在教学工作中,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的学生主讲了“西方哲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等课,面向全校开设人文素质课“中西哲学与文化精神”,教学效果良好,曾获西北师范大学教学比赛第一名,以主要完成人获得过省委、省政府的教学成果一等奖;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多次获得省、校两级的科研奖励。 主要科研成果: 【1】
完成学术著作2部,参编教材2部: 1、《形而上学的现代困境》,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三届优秀图书奖;获北方十五省十七家出版社第11届优秀图书奖(1996年)。 2、《西方哲学思想》,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近五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现代教育理念的知识社会学反思》,《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1-1) 2、《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思考》,《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5期。 3、《化理论为方法》,《中国哲学史》2001年1期,《逻辑》2001年3期全文复印。 4、《偷食禁果的秘密》,《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1期
5、《西方哲学的概念及功用》(独立),《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6期,人大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3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4期辑目 6、《道理与真理:中西哲学的内在差异》(独立),《西北师大学报》2000年5期,人大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12期全文复印,《新华文摘》2001年2期辑目 7、《论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哲学》(独立),《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年2期。 8、《论柏拉图的相论辩证法》(独立),《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6期。 9、《意志自由与责任承担》,《西北师大学报》2002年4期。 10、《为价值虚无的困境开启道路》,《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6期。 11、《精神撒娇与拒绝媚俗》,《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1期。 12、逻辑与前述谓(Vorprädikativ)经验的现象学澄清(一、二) ,《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3-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