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期中模拟试题1

  一、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    元素可形成N型半导体,加入    元素可形成P型半导体。

          A. 五价         B. 四价        C. 三价

    2)当温度升高时,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将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3)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B12μA增大到22μA时,IC1mA变为2mA,那么它的β约为       

          A. 83           B. 91           C. 100

    4)当场效应管的漏极直流电流ID2mA变为4mA时,它的低频跨导gm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解:1A C   2A   3C   4A

二、在括号内用“Ö”或“×”表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有电路既放大电流又放大电压,才称其有放大作用;( 

    2)可以说任何放大电路都有功率放大作用;( 

    3)放大电路中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是由有源元件提供的;( 

    4)电路中各电量的交流成份是交流信号源提供的;( 

    5)放大电路必须加上合适的直流电源才能正常工作;( 

    6)由于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所以当输入信号为直流信号时,任何放大电路的输出都毫无变化;( 

    7)只要是共射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1)×   2)√   3)×   4)×   5)√   6)× 

  7)×

三、电路如图PT3.4所示,所有晶体管均为硅管,β均为60=100Ω,静态时|UBEQ|≈0.7V。试求:

    1)静态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

    2)若静态时uO0,则应如何调节Rc2的值才能使uO0V?若静态uO0V,则Rc2=?电压放大倍数为多少?


T3.4

 

解:1T3管的集电极电流

              IC3=(UZUBEQ3/ Re30.3mA

静态时T1管和T2管的发射极电流

              IE1IE20.15mA

2)若静态时uO0,则应减小Rc2

uI0uO0T4管的集电极电流ICQ4VEE / Rc40.6mARc2的电流及其阻值分别为

               

    电压放大倍数求解过程如下:

              

              

 

四、 电路如图P4.8所示,具有理想的对称性。设各管β均相同。

    1)说明电路中各晶体管的作用;

    2)若输入差模电压为(uI1uI2),则由此产生的差模电流为△iD,求解电路电流放大倍数Ai的近似表达式。

    解:1)图示电路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放大电路。T1T2T3T4分别组成的复合管为放大管,T5T6组成的镜像电流源为有源负载。

2)由于用T5T6所构成的镜像电流源作为有源负载,将左半部分放大管的电流变化量转换到右边,故输出电流变化量及电路电流放大倍数              P4.8 

分别为                              

               

 

五、 若两级放大电路各级的波特图均如图P5.2所示,试画出整个电路的波特图。

解:。在折线化幅频特性中,频率小于10Hz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频率大于105Hz时斜率为-40dB/十倍频。在折线化相频特性中,f 10Hz时相移为+90of 105Hz时相移为-90o。波特图如解图P5.18所示。

 

 



P5.2

                                             解图P5.18

   

 

六、电路如图P2.19所示,晶体管的b60=100Ω。

    1)求解Q点、RiRo


    2)设10mV(有效值),问=?=?若C3开路,则=?=?

 

P2.19

 

解:1Q点:

            

    RiRo的分析:

               

    2)设10mV(有效值),则

          

    C3开路,则

               

七、 已知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P1.22所示,画出它在恒流区的转移特性曲线。

 


 

                                P1.22

解:在场效应管的恒流区作横坐标的垂线〔如解图P1.22a)所示〕,读出其与各条曲线交点的纵坐标值及UGS值,建立iDfuGS)坐标系,描点,连线,即可得到转移特性曲线,如解图P1.22b)所示。


                         解图P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