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推挽功率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安装和调试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方法。
2. 观察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各级的波形,理解其工作原理。
3. 掌握功率放大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的测量方法。
4. 了解本实验电路对声音信号的放大作用。
二、实验原理
在电子设备中,放大电路的末级一般都要带动一定的负载。在这种情况下,末级都采用功率放大器。其主要任务是在给定负载的条件下,向负载提供不失真的额定功率。变压器耦合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效率较高、非线性失真较小、对功放管的要求较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原理图及各级的工作波形如图
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输入信号为正半周时,通过输入变压器 Tr1 的“倒相”作用,在功率放大管 T`1 和 T2的基极上得到两个幅度相等、极性相反的电压信号,使 T1 管导通,T2 管截止。通过输出变压器 Tr2 的“合成”作用,在负载电阻RL 中产生自上向下流动的负载电流,形成输出电压VO 的正半周波形。
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晶体管 T2 导通,T1 截止,在RL 上形成输出电压的负半周波形。从而完成了对信号的放大作用。
在上述过程中,晶体管 T1、T2 是轮流工作的。由于两管轮流导电,如果电路真正工作在乙类,即每管的静态电压
VBE = 0,就会在两个半周信号的交接处产生“交越”失真。为了减小这种失真,通常在电路中增设偏置电路,如图
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效率等基本关系如下:
(1) 放大器的输出功率
(2) 电源输出的平均功率
(3) 功放管的功耗
(4) 效率
在最大不失真输出的情况下,各关系式为:
(5) 最大输出功率
(6) 功放管的最大功耗
(7) 最大效率
上述公式中,有关量的意义是:
VCC 电源电压
Vom 输出电压的幅值
Icm 集电极电流的幅值
RL' 集电极等效负载,其值为RL' = n2RL
Po 、Pom 放大电路输出功率及其最大值
Pv 电源输出的功率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对照图
2. 调整静态工作点
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档,将万用表串入放大器的集电极电路,即串入图
3. 测量放大器的指标
从信号发生器上输出一个频率为 1kHz 的正弦电压信号Vi ,加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将示波器和毫伏表接到负载两端。逐渐加大输入信号电压幅值,直到输出电压波形刚好不失真为止,然后测出此时负载RL 两端的电压有效值VO 、放大器的电流有效值Ic ,并分别按照式 (
4. 观察放大器的输出波形及各管的电流波形
(1) 逐渐增大输入信号Vi 。用示波器观察测量并描绘负载两端不失真时的最大输出电压 Vo 的波形和对应的输入电压Vi 的波形、标出有关数值。
(2) 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Re1 和Re2 上的电压波形,由此描绘出两个管子 T1、T2 的集电极电流 ic1 、ic2 的波形。
(3) 将输入变压器中心抽头 B 点接地,观察并描绘出交越失真的输出电压波形。
(4) 将电路恢复正常。并将负载电阻RL 换成阻抗为 8 欧的扬声器。用收录机代替信号发生器,从收录机的前置放大级输出一个音频信号,加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利用收录机播放电台或磁带上的节目信号,试听从放大器的扬声器中播放出来的信号, 调节电位器 RW 仔细辨别输出信号的音质和音量。看它们各自是否具有变化。
四、 实验仪器及设备
1. 双踪示波器 1台
2. 直流稳压电源 1台
3. 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4. 晶体管毫伏表 1台
5. 万用表 1块
6. 收录机 1台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数据,计算有关性能指标,并与理论计算值比较。
2.绘出所观察的波形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