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专业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具有学科交叉性强、知识体系更新快、技术革新速率高等特点。自2013年以来,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基础上先后制定了2013版和2017版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地理类、数学与计算机类、测绘与遥感类、GIS理论与方法类四大板块,达到不同类型课程课时比例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双统一。通过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自主学习性、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现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使学生达到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国家标准培养要求,同时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潜质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课程建设
本专业始终把狠抓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课程建设作为专业综合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开展教学研讨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和青年教师导师制等多种形式教学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先后引入“参与式”“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方法,使参与式教学、探究性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本科教学的主旋律,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本专业现已建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门校级重点课程,多门课程列入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并将专业系列主干课程打造成“金课”列入教改计划。同时,本专业教师积极主编或参编教材,现已出版的3部教材被国内高校相关专业采用,反响良好。
(3)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按照四年不断线、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逐步建立“课堂教学→实训操作→培训考证→实习基地实践→就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邀请行业技术人员开设讲座、参加全国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教学学时,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使本专业学生就业率得到稳步提升。
(4)科研反哺教学,推动科研、教学团队共同发展
依托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寒旱区地理生态与资源学科群”、地理信息科学省级特色专业和本专业教师主持的各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等平台与项目优势,推动科研、教学团队共同发展,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近年来学生团队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等科研资助项目。2017年题为“基于现代教育生态理念的‘五位一体’遥感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的遥感教学团队获得第一届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一等奖。